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城步吊龙舞
数字化技术
摘要:
文化遗产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由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淹没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因此,如何更好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如何将数字化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已成为当前地热门话题。目前,随着数字化技术特别是数字摄影、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和数字全景等的迅速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和方式。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城步”),坐落于湖南省西南部和沅江支流巫水上游,东临新宁崀山,西接通道侗乡,南有龙胜桂林,北通武冈至长沙,巍巍南岭与雪峰山交汇于此,因此有“苗疆要区、楚南极巅”之称。丹口镇下团村,位于巫水支流的扶城河中游,是城步乃至邵阳远近闻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有着长度达38.8米的世界最长吊龙—城步吊龙,它不仅是苗族人们精神文化的体现,也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时间的更替,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根基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保护、传承以及传播等方面的危机。本项研究基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背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上,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概念、理论、技术手段和途径,以城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吊龙舞为数字化保护的研究对象,从保护、传承和传播城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吊龙舞为出发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多学科交叉整合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对城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吊龙舞的起源、扎制技艺、祭祀仪式、表演样式、目前的保护和生存现状等深入分析后,进一步提出城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吊龙舞数字化保护的实施研究,并针对性的展开了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采集、处理、存储、展示和传播城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吊龙舞的实践过程,从而达到城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吊龙舞数字化保护的相对全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