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濒危性评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性旅游利用
福州市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经济环境、强势文化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一定的冲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继续发展出现危机的部分,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作为一种对文化现象的追求行为,不仅是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的有效手段,也是传播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方式。将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相结合研究,把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与旅游利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有利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研究背景出发,分析国内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进展,阐述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明确研究内容,进而分析相关概念理论,对福州市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福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在深入研究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性的评价方法,论述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工作过程,建立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利用总体框架,为典型区域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范式。在总体框架下,建立福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性指标体系,对福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深入分析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原因,结合福州市濒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情况,在我国已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利用模式基础上,建立福州市濒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利用模式,以期为福州市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