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川善书
保护性旅游开发
旅游开发方式
摘要: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历史文明,历史传承和发展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其中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它的特征是“无形”的文化内涵,需要传承人“口传心授”的传授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性,这就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具有相当的难度。而且,随着现代化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飞速发展,资源的过渡开发,环境的严重污染,人的道德精神修养的滑坡,每年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灭绝。由此可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行保护是形势所需。汉川善书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260多年的历史。国家也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汉川善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此之后,汉川善书再次成为焦点,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然而,在当前文化旅游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汉川善书势必也会进入文化旅游开发,这也是善书传承发展必须要进入环节,这是一种机遇,当然也是一种挑战。因此,汉川善书推向市场的同时,对其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是一个必然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研究的综述,再以汉川善书作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汉川善书的发展现状、地域文化特征及价值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善书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分别从善书旅游开发的原则、开发方式、旅游产品体系及开发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文章的第五部分着重对汉川善书的旅游开发方式和措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根据国内外相关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研究及当前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在这基础上提出了汉川善书的旅游开发原则:可持续、整体保护、原真性、突出特色及和谐共生五大原则,提出了旅游开发方式:主要有物化产品开发方式、演艺影视开发方式、节庆文化开发方式及民俗博物馆开发方式等。针对汉川善书当前发展状况,为促进其可持续,健康有利的发展,本文提出了要开展资源普查,建立善书资源库,做好开发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要深究文化内涵,打造品牌剧目,加强政府管理,确保资金充裕,要健全培养机制,传承后继有人,要树立正确理念,协调开发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