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俗体育
挠羊赛
民俗文化
摘要:
民俗产生透露出诸多信息反映着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民俗事项中夹杂着俗民对于客观实在的思维表达,是民间智慧的重要集合体。2008年6月忻州挠羊赛以民俗体育、游艺杂技形式入选国家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忻州挠羊赛是忻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挠羊赛中渗透着诸多民俗要素,其产生借助于民间庙会,延续发迹依托于庙会。忻州民众通过挠羊赛其民俗文化得以表达。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参与式观察、访谈、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以忻州挠羊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民俗学、社会学、体育学等学科理论对忻州挠羊赛进行多维度探析得出:一、忻州挠羊赛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忻州地方地理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民俗信仰等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忻州的生产经营方式,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导致忻州对于农业生产模式的选择方式为耕种畜牧交混的混合型农业经营方式,经营方式的影响下羊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同样也是挠羊赛在起始阶段将羊设置为奖品的重要因素。其二,忻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因素是促动挠羊赛产生的另一动因,边地多战的历史环境造就忻州人民亦兵亦农的生活状态,战争对于民生的冲击导致该地移民居多的历史境遇,民众通过庙会进行社会交际。最后,忻州地区特殊的民间信仰为挠羊赛的产生提供精神空间。二、对忻州挠羊赛的历史记忆进行梳理。关于挠羊赛历史记忆的梳析主要从历史传说记忆和民俗演变记忆两个维度。忻州地区关于挠羊赛的历史传说的主要以杨业、陈效婴、王增寿等历史人物为主,此类人具备保家卫国、守护一方等的共性特征,勾勒出挠羊赛中浓厚的英雄崇拜意识。挠羊赛的民俗演变记忆主要经历了传统自在期、过渡期、国家在场期三个阶段,分别对三个时期的组织形式、参与人群、奖品设置等要素进行分析。挠羊赛会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而发生改变,但挠羊赛过程中传达出的英雄崇拜贯穿始终。认为挠羊赛中产生的挠羊汉契合了忻州人民对于英雄的精神诉求,这一因素是挠羊赛延续至今的关键因素。三、对忻州挠羊赛过程中的具体事项进行分析,举办的过程潜藏着民俗元素。首先对于挠羊赛人员的分工与命名体现着忻州民俗文化的逻辑;其次对于挠羊赛的决胜方式、竞赛规则、安全责任皆有民俗文化的自在解释;最后挠羊赛的参与者通过挠羊赛各有所得,参与者均从挠羊赛中实现个体表达。四、对挠羊赛的庙会传承、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传承四种传承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庙会传承的范围较为广泛,但其存在自发性、松散性等特点;家族传承中是忻州挠羊跤传承中较为稳定的模式,有系统性、延续性等,家族传中以崔富海、朱富山为代表,其中个人家族的集体努力与国家赋权是传统有序的重要因素;师徒传承中以高书文张毛清为代表,挠羊赛的师徒界定并非是通过拜师礼,绝大多数是师徒之间的默许并未有严格的仪式规定;学校传承以忻州市体校、忻州摔跤俱乐部为代表,其性质多数为官方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