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盂县民歌
民俗文化
表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
人们常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拥有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民歌就是其中一种。民歌是中国民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阐述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记录了中国的历史记忆。民歌作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种体裁,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口头声乐艺术,它根植于社会环境中并与一定区域的民俗文化密切联系。随着我国对文化事业工作的日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那些一度被遗忘的民间艺术慢慢被发掘并重新回到人民的视线当中。在这一过程中盂县民歌作为山西民歌的一部分得到了有效的发掘与整理,歌词通俗易懂、旋律朗朗上口、题材多种多样,真实的反映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体现了盂县的风土人情。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盂县民歌的民俗,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为正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探讨了盂县民歌的生成环境。从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环境两方面来讨论盂县民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第二章讲述了盂县民歌体现的民俗文化内容。这部分主要从民俗学的角度去讨论民俗事象在盂县民歌中的体现、盂县民歌的产生方式以及民俗事象对盂县民歌的作用,主要设想了三个方面分别是物质民俗文化、人生社会民俗文化与语言。第三章主要介绍盂县民歌的内容。对盂县民歌的历史源流、种类、演唱形式和伴奏乐器、演唱内容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四章讨论了盂县民歌的传承人及其表演。这一章以美国民俗学家理查德·鲍曼的表演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归纳总结法对三位传承人进行采访并对的采访资料进行总结与提炼,以便了解、探讨盂县民歌在不同的情境或语境下的表演情况。
第三部分结语,这一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基于对本次田野考察、文献资料、访谈资料的总结与分析,主要对盂县民俗与盂县民歌的关系和盂县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思考,呼吁大家关注盂县民歌,保护和传承以民歌为例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