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北大歌谣运动
五四新文学
影响
摘要:
民俗学对新文学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五四新文学变革的关键时期,作为助力,极大地推动了新文学的前行。从民俗学的角度考察新文学的发生,北大的歌谣运动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歌谣运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学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一运动始于五四知识分子对平民文学和人的文学的呼唤,是知识分子们在新时期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又反过来赋予了新文学更加浓厚的平民色彩。在新文学建设初期,五四知识分子以北大歌谣研究会为阵地,以《歌谣》周刊为载体,不仅搜集和介绍民间文学,为新文学语言的变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还引起了新文学作家们对民俗文化的关注和探索,为新文学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民间资源和崭新的发展道路,也促进了各地民俗文化的传播。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论主要说明本文的选题缘由,介绍国内外关于民俗学和新文学关系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文章的行文思路和创新之处。正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论述了五四知识分子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对民间的自觉选择,重点论述了知识分子们围绕北大歌谣研究会做出的具体活动以及围绕在北大歌谣研究会周边的知识分子为这场平民运动做出的贡献。第二章首先从新文学语言变革的角度入手,发现白话文运动中知识分子极其关注俗语、俗字,而方言中蕴藏着丰富的俗语、俗字,为新文学语言的变革提供大量的资源,基于这一原因歌谣研究会同仁们展开了对方言的调查和研究,这一研究又极大地推动了五四新文学语言的革新。接着,从翻译、新诗、小说、散文等新文学创作的实例中分析了方言、俗语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第三章论述了歌谣运动对新文学创作的影响。歌谣的自由形式和真挚的情感为新诗的创作提供了可效仿的审美标准;歌谣研究会对民俗的研究为新文学作家提供了文学创作的灵感,促进了新文学内容的革新。最后分析了歌谣运动对中国新文学持久深远的影响。余论分析了五四知识分子在经历歌谣运动之后,对民间的态度的转变,即由一味地批判到欣赏与同情,由利用民间资源启迪愚昧的底层民众到欣赏民间文化中的真善美,对民间充满浪漫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