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洪洞道情
曲牌体
民俗学
腔词关系
摘要:
戏曲,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是一种集音乐、文学、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技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随着历史的变迁,戏曲成为了我们窥视古人音乐成果的最好的途径,它的艺术成就不可估量,在历史的洪流中指引我们挖掘前人的音乐才智,是各时代文化特征的缩影。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与创作,是凝聚了大众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地方性特色,是一片地域长久以来用文化积淀与审美情趣孕育而生的,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情和人文风貌。洪洞道情,为山西省洪洞县地方小戏,属曲牌体音乐。作为明末清初时就已存在的剧种,经多年的文化沉淀与社会大环境的倾注,现阶段的洪洞道情较之以往有着很大的变化。除却舞台布景、演员妆容、角色演绎等因素外,在音乐即唱腔曲调、伴奏音乐及曲牌特征上也有着诸多现代元素。本文以民俗学文化为切入点,对洪洞道情的音乐本体、曲牌特色、民俗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从而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洪洞道情概况”:该章节从洪洞道情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洪洞道情的历史起源与沿革以及其发展现状三方面进行简要梳理,阐述了洪洞道情的形成条件、发展脉络及现阶段社会环境下的发展状态。第二章“洪洞道情音乐概述”:该章节主要以对洪洞道情的唱腔音乐、伴奏音乐、唱词语言与腔词关系四方面为研究要点,对洪洞道情的音乐本体进行梳理探讨。第三章“洪洞道情曲牌特征”:该章节主要分析了洪洞道情中的常用曲牌以及代表性曲牌的音乐分析,并以传统剧目《龙虎山》与现代剧目《大桥下的妈妈》选段为例,对洪洞道情的曲牌音乐特征作进一步阐释。第四章“洪洞道情中的民俗特征”:该章节主要从洪洞道情中的语言民俗、民俗仪礼、节庆民俗以及洪洞道情的民俗特征四方面对洪洞道情与民俗学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洪洞道情的发展,是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添入现代文化元素,具备浓郁的中华特色的同时,体现中华文化内涵,从而强有力地推动着洪洞道情这样的地方戏曲一代代传承与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