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废旧轮胎条带
界面摩阻力
加筋土边坡
破裂面演化规律
摘要:
随着汽车数量的迅速增长,大量废旧轮胎的存放问题已经成为环保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近年来数次火灾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社会公共安全,废旧轮胎的循环利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废旧轮胎由于具有难降解、耐腐蚀、强度高等优良性能,在工程中被应用于景观挡土墙、路堤下垫层、桥台台背回填、路面结构中,在国外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在国内,则往往被粉碎或提炼作为道路材料的添加料,不仅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而且极大的浪费了轮胎自身特有的抗拉强度好的技术优势。因此本文尝试将其切割成条带形成加筋条或加筋网,用过测试其作为加筋材料的基本力学特性,并在加筋边坡中进行应用,分析其承载特性及应用效果,揭示其加筋机理及关键影响因素,为后续理论研究及设计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依据本文研究成果,取得了如下结论:(1)通过开展废旧轮胎条带拉伸特性,不同回填料中的拉拔特性发现,轮胎条带的破坏模式为弹性极限状态直接过渡到拉断破坏,未出现塑性屈服。废旧轮胎条带拉拔特性与回填料内摩擦角、密实度、上覆荷载、条带形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轮胎条带不同类型的回填料、不同密实的回填料间的接触面内摩擦角均大于填料自身的内摩擦角,形成了一种高强度界面。通过对比单根轮胎条带与网格形式的轮胎条带,发现增加横肋后由于端阻效应,废旧轮胎条带的极限拉拔力显著提升,且拉拔力的增量与横肋数量关系近似成抛物线。同时,将废旧轮胎条带的拉拔力进行了等效转换,并与土工格栅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出轮胎条带的极限拉拔力大于土工格栅,且达到极限拉拔力所需的位移量显著高于土工格栅,这表明废旧轮胎条带对于控制结构安全的能力优于土工格栅,尤其适用于结构的超前预警。(2)通过开展废旧轮胎加筋边坡承载特性室内模型试验,并引入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比研究了天然边坡与加筋边坡的p-s曲线,边坡的位移及破裂面塑性区的扩展。研究表明,通过增加筋带层数,边坡失稳破坏时对应的荷载显著提高,且破坏时的基础沉降量也明显增大,表明其安全系数得到提高。通过比较加筋边坡位移矢量图及塑性区扩展图,发现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加,加筋边坡的破坏模式由圆弧形剪切破坏转变为整体式压缩变形破坏,且边坡的最大侧向位移量亦随之减少,从而验证了轮胎条带加筋边坡的应用效果。(3)为了进一步揭示废旧轮胎加筋土边坡的关键影响因素,考虑土体的内摩擦角,筋带长度、层数、间距、埋深、坡角,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开展了各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筋材加固后的边坡,在满足一定承载力的条件下,边坡的坡角能够适当的提高,筋带的长度与加筋深度应满足一定的条件以达到最好的加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