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水海砂混凝土
抗碳化性
抗硫酸盐侵蚀性
力学性能
微观形貌
孔径分布
摘要:
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发展,滨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推进。为了缓解河砂、淡水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压力,降低建设成本。考虑使用滨海地区丰富的海水和海砂资源制备混凝土。并且对其抗碳化性以及抗硫酸盐侵蚀性两个重要的耐久性指标进行了评估。本研究旨在探讨海水海砂混凝土在碳化及硫酸盐侵蚀环境下的力学及微观性能。试验共设计了8种配合比,主要研究了不同水灰比和不同矿物掺合料(FA和LC2)对海水海砂混凝土碳化及硫酸盐侵蚀后性能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探究其力学性能发展规律的原因,采用SEM进行微观形貌分析,使用TGA和XRD进行水化产物分析,MIP研究其孔结构。
结果表明,海水海砂混凝土标准养护28天后,由于内部氯离子所引起的基体致密化,导致抗压强度较普通混凝土提高约10%,但在水化后期被普通混凝土所超过。在长期加速碳化条件下,海水海砂混凝土的力学强度与普通混凝土相近。海水海砂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约为普通混凝土的2倍,但掺入FA和LC2后,抗碳化性能降低2倍以上。在硫酸盐侵蚀的环境下,海水海砂混凝土内部氯离子与水泥颗粒的反应速度要优于硫酸根离子,减少因硫酸盐侵蚀导致的膨胀性水化产物钙矾石的生成,从而提高其抗硫酸盐侵蚀性。海水海砂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会随着水胶比的增大而降低。使用FA替代部分水泥会增大其抗硫酸盐侵蚀性,但使用LC2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这主要是由于石灰石粉对于水化产物改性的影响。
碳化后,碳酸钙形成大量的立方体或棱柱晶体形式紧密堆积在一起,有效的填充了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基体的密实性和整体稳定性。硫酸盐侵蚀后,混凝土内部会生成钙矾石,并以针状的形态大量分布在孔隙中以及孔隙周围。这也是降低了混凝土大孔比例,影响孔径分布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钙矾石的过量生成以及膨胀作用,部分基体的完整性被破坏。混凝土内部产生了不同大小的裂缝,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整体稳定性,对于强度的发展有劣化作用。但掺入FA的海水海砂混凝土因为FA颗粒的水化以及填堵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硫酸盐侵蚀的影响。
由于碳酸钙的孔隙堵塞作用,普通混凝土、海水海砂混凝土的总孔隙率降低。长期的碳化环境会使混凝土因碳酸钙的积累和膨胀而产生微裂缝,增加混凝土的总孔隙率。硫酸盐侵蚀后会生成大量膨胀性钙矾石以及石膏。钙矾石的孔隙堵塞作用,会使得普通混凝土、海水海砂混凝土的孔径分布改变,大孔占比降低。长期的硫酸盐侵蚀环境会使混凝土中因钙矾石的过渡积累而发生膨胀,进而产生微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