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消落带
粗粒土
高填方
干湿循环
常规三轴
蠕变试验
损伤劣化
长期强度
摘要:
白鹤滩水电站库区蓄水后,位于消落带内的粗粒土高填方场地将长期经历水位升降,对于场地的变形和稳定来说是较为不利的环境因素。本文依托于白鹤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区消落带高填方场地稳定性研究项目,进行了大量颗分试验,在尽可能保证室内试样与现场土样物理状态一致的条件下,开展了大型常规三轴剪切试验和蠕变试验,主要分析了粗粒土在干湿循环作用和饱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剪切形态特征、长期强度、变形规律等。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成果如下:(1)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常规三轴试验表明:(1)该粗粒土受剪时表现为应变硬化型土,在临近破坏时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特征;极个别试样表现出轻微的应变软化现象。(2)粗粒土的峰值偏应力随围压呈指数(干湿循环次数n≤3时)或对数增加。高围压下粗粒土的峰值偏应力随干湿循环次数呈对数下降,低围压时不明显。围压越高,粗粒土强度也越高,但围压过高时会造成粗粒土颗粒破碎,从而导致粗粒土强度增幅减小甚至降低。干湿循环次数越多,颗粒破碎也更加严重,强度越低。(3)对于骨架密实的粗粒土存在明显剪胀变形时可能会体现出二次极限强度的特征,偏应力峰值点要迟滞于体应变拐点。n≤3时,粗粒土试样先剪缩后剪胀,且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最大剪缩变形量逐渐减小,剪胀变形量逐渐增大,体应变拐点提前。n>3时,粗粒土只有剪缩变形,且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最大剪缩变形量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应变点时的轴向应变也随之增大。(4)围压对粗粒土体应变规律表现为力的约束作用,而干湿循环作用则是表现为对试样中的颗粒强度、孔隙大小和骨架结构等本身属性的损伤劣化。(5)邓肯张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但在涉及到变形问题时各参数则不能完全适用。内聚力C变化规律较复杂;内摩擦角ψ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近似S型降低。(6)试样剪切后呈上下不均匀的鼓状,两端变形增加相对较小约7.45%,腰部变形最为显著,增大约27.66%,剪切后试样体积变形量增大了近10.5%。剪切面多在中下部(试样1/2~1/4处)贯穿整个试样,剪切面与σ3呈小角度相交多为20~30°。剪切面较粗糙,多呈凹凸不平状,形态特征主要由剪切面附近粗颗粒骨料含量和粒径大小决定。(2)饱水条件下的三轴蠕变试验表明:(1)该粗粒土试样在较差环境下(饱水、高围压)的长期强度仍能达到剪切破坏时的64%以上,且轴向变形量小于7%。利用等时曲线推测粗粒土长期强度比实际值要低一些,对于工程过于保守,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2)蠕变特征表现为轴向应变随应力水平和围压近似呈指数增加,但在高围压下由于颗粒破碎严重变为线性。应力水平和围压本质上都是作用于试样上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不同的力,应力水平越高,围压对粗粒土蠕变稳定的影响越大,两者相互促进,协同作用。(3)蠕变形态特征同剪切一致,呈上下不均匀的鼓状。破坏面略有不同,呈凹凸不平状,但起伏较小。破坏面位置在试样中部、中下部或两部位都有,与σ3水平或极小角度相交。破坏面形态特征主要与粗颗粒骨料含量和粒径大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