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自密实再生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方法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抗渗性能
微观结构
摘要: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自密实混凝土由于具备在浇筑过程中无需振捣就能够达到密实成型的特点以及硬化后具备相似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优点而备受关注。但是,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需要较高含量的水泥以及高性能减水剂,材料成本较高。因此,将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加工等流程制得的再生粗骨料与自密实混凝土结合,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材料成本,还能较好的解决废弃混凝土带来的环境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由于再生粗骨料表面的附着砂浆和内部的微裂缝,使其具有孔隙率高、吸水率大、压碎值高等特性,故再生粗骨料的掺入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自密实再生混凝土优良的工作性能,本文基于净浆流变阈值理论和材料堆积特性,研究复合粉体以及再生粗骨料对流变性能的影响,对原有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优化,从而获得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然后,以再生粗骨料掺量和再生粗骨料预湿率作为两个变量,研究C50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流变、力学、抗渗性能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压汞法(MIP)、非蒸发结晶水(Non-evaporable water)以及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C50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阐明再生粗骨料掺量和预湿率对其微观结构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基于净浆流变阈值理论和材料堆积特性,从复合粉体材料和粗骨料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分别修正了等效堆积密度和砂浆膜厚,并引入了附着砂浆体积的概念,从而修正了原有屈服强度阈值和塑性黏度阈值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固定粉煤灰和矿粉掺量下的自密实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基于图形面积的方法定量评估了净浆流变参数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预测精度,发现修正后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平均相对预测精度可达91.3%,较修正前精度提高了53%。
(2)通过坍落扩展度试验,V漏斗以及J环试验,发现随着再生粗骨料掺量的增加,坍落扩展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PA差值、T500及V漏斗排空时间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综合说明工作性能先提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再生粗骨料预湿率的增加,坍落扩展度增加、PA差值减小、T500及V漏斗排空时间减小,综合体现出工作性能逐渐提高的变化趋势。并且,所制备的自密实混凝土均满足SF2级填充性,以及PA2级间隙通过性的要求。
(3)研究了10种不同再生粗骨料掺量与预湿率的C50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并对其进行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抗折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含30%再生粗骨料的自密实混凝土表现出较好的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且随着再生粗骨料预湿率的减小,这个效果表现得越发明显。进一步增加再生粗骨料的掺量,强度性能则表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且幅度可达13.3%-16.4%。而抗折强度随着再生粗骨料掺量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且随着再生粗骨料预湿率的增大,这个降低幅度逐渐变大。
(4)通过对毛细吸水和氯离子渗透评估的渗透行为和传输性能的分析,得出了较小再生粗骨料掺量(≤30%)的自密实混凝土具备更好抗渗透性能的结论,这是因为在较小掺量下,相比于再生粗骨料自身缺陷引起的负面影响,粉煤灰和矿粉的火山灰作用以及孔结构细化带来的有利影响更为显著。
(5)微观测试结果表明,在30%的再生粗骨料掺量下,有害孔和多害孔的含量较少,界面过渡区较为密实,水化程度较高,水化产物含量较高,整体微观结构较为密实。而随着再生粗骨料预湿率的减小,可以发现毛细孔和大孔得到了细化,界面过渡区中裂缝得到了水化产物有效的填充,水化程度有所提升,水化产物明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