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玻璃纤维
橡胶混凝土
力学性能
纤维增强
微观结构
摘要:
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物流快递业发展迅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囤积了许多的废旧轮胎需要处理,同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玻璃纤维是作为战略型新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建材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任务。我国的玻璃纤维近年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在这一大背景下,利用废旧轮胎打造出的橡胶颗粒掺入混凝土中制成橡胶混凝土(RC),不仅保护了环境,还符合了绿色发展的大趋势。然而橡胶混凝土在提升素混凝土(NC)韧性的同时降低了强度,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许多学者研究了纤维掺入橡胶混凝土中来提升其性能,而玻璃纤维拥有机械性能好、断裂强度高、抗拉强度大等优点,将玻璃纤维掺入橡胶混凝土中,改善RC强度不足的缺陷。
本文设计混凝土目标强度等级为C30,以5%粒径为1~3mm的废旧橡胶颗粒等体积替代砂,在此基础上加入掺量为3kg/m3、5kg/m3、7kg/m3、9kg/m3、11kg/m3的两种玻璃纤维制为普通玻璃纤维橡胶混凝土(GFRC)与耐碱玻璃纤维橡胶混凝土(ARRC)。根据设计配合比,制作立方体试块、棱柱体试块、圆柱体试块总计180块,分别进行了基本力学试验、微观结构分析和增韧机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玻璃纤维橡胶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抗压、劈裂抗拉试验;对棱柱体试件进行轴心抗压、四点抗折试验,记录观察破坏形态,探究玻璃纤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玻璃纤维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了正向作用,大幅提高了抗拉与抗折性能,相较于橡胶混凝土最大分别提升43%、25%,但对抗压强度提升较小,仅提升了16%,其中ARRC效果最为明显;通过计算拉压比、折压比,证明玻璃纤维可以改善混凝土脆性;通过棱柱体轴心抗压试验,绘制玻璃纤维橡胶混凝土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建立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轴心抗压关系式;对试件进行韧性评价,证明其韧性的提升;通过本构数学模型的建立,对轴压全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对比,得出玻璃纤维橡胶混凝土的本构模型表达式。
(2)通过落锤冲击试验研究了玻璃纤维对橡胶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影响,结果显示玻璃纤维提升了橡胶混凝土的抗冲击韧性,其中试件AR9.0RC的增韧效果最为显著,初裂、终裂次数达到了素混凝土的2.62、4.33倍;通过破坏形态对比分析了玻璃纤维橡胶混凝土、橡胶混凝土、素混凝土的差异,可以看出玻璃纤维橡胶混凝土展现出良好的延性破坏特征;引入韧性指数,发现玻璃纤维对于混凝土起到了明显的增韧效果,掺入9kg/m3的耐碱玻璃纤维增韧效果最佳,较素混凝土提高了333%,证明了玻璃纤维对混凝土存在增韧作用。
(3)引入复合材料力学理论,阐述了玻璃纤维的增粘、抗裂、加筋作用,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纤维增强的可能性;通过宏观试验对玻璃纤维的增韧、阻裂机制进行分析;根据电镜扫描微观试验对玻璃纤维橡胶混凝土、橡胶混凝土、素混凝土进行分析,观察其微裂缝的发展和界面过渡区,对于掺入橡胶颗粒导致强度降低以及玻璃纤维的增强原理进行解释,通过理论分析、宏观试验、微观观察三种手段,阐释了橡胶颗粒与玻璃纤维的协同增强机理。
综上研究表明,玻璃纤维可以弥补橡胶混凝土强度不足的缺陷,极大地改善了混凝土的脆性,玻璃纤维橡胶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减轻了废旧橡胶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为混凝土材料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