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
纳米SiO2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摘要:
地聚物混凝土(Geopolymer Concrete,GPC)的主要胶凝材料来自于工业废弃料,能有效降低水泥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发展道路。但目前的研究表明,GPC依然具有普通水泥混凝土脆性高、抗拉抗弯强度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环境养护下GPC强度偏低以及高温养护下GPC后期强度发展缓慢等问题进一步阻碍了其发展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选用粉煤灰和矿渣为胶凝材料,在配合比设计阶段添加钢纤维制备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Steel Fiber Geopolymer Concrete,SFGC),进一步添加不同掺量纳米SiO2(NS),制备纳米SiO2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Nano SiO2 Steel Fiber Geopolymer Concrete,NSSFGC),研究了常温养护和高温养护下NSSFGC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对NSSFGC的高温预养护条件进行了试验探索。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依次研究不同预养护温度(20℃、40℃、60℃、80℃、100℃)和不同预养护时长(12h、18h、24h、30h、36h)对NSSFGC性能的影响,发现预养护温度和时长都存在最佳值,超过最佳值NSSFGC性能发生劣化。适当的高温预养护能促进聚合反应从而提高强度,而温度过高以及时间过长会加快自由水流失并产生温度应力,导致内部微观结构发生破坏。最终确定高温预养护温度和时长分别为80℃和18h,此时NSSFGC的7d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38.48 MPa和3.57MPa。
(2)研究了NS掺量(0.5%、1.0%、1.5%、2.0%)对常温养护和高温养护下NSSFGC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通过试验发现,随着NS掺量增加,NSSFGC的抗压、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1.0%时达到最大值。其中NS掺量在1.0%时,常温养护下NSSFGC7d和28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24.1MPa和30.19MPa,提升率分别为16.1和25.1%,高温养护下NSSFGC7d和28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38.48MPa和41.47MPa,提升率分别为17%和12.4%。NS对抗拉和抗折强度的提升效果更显著,常温养护下28d,1.0%NS对NSSFGC抗拉和抗折强度的提升率分别为22.8%和32.2%;高温养护下28d,1.0%NS对NSSFGC抗拉和抗折强度的提升率分别为33.3%和24.8%。NS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高温养护下NSSFGC的力学强度,这是因为适量的NS能通过促进地聚合反应以及发挥成核效应提高基质的密实度从而增加NSSFGC强度,但过量的NS不会全部参与到反应中,反而会因为发生团聚而弱化基体的密实度,导致强度下降。
(3)采用XRD和SEM分析了NS掺量(0.5%、1.0%、1.5%、2.0%)对NSSFGC物相成分和微观形貌的影响。试验发现加入NS不会改变NSSFGC的物相种类,但掺量会影响物相峰强度,在最佳掺量1.0%时,晶体石英相和莫来石相强度显著增加,无定形凝胶相N(C)ASH弥散峰强度也达到最大值,NS主要通过火山灰效应提高基体内晶态化合物和非晶态化合物的含量,从而提高强度。在微观形貌的观察中发现,添加适量NS还通过填充效应和成核效应促进密实凝胶基质生成,并进一步影响骨料、纤维与基质的粘结性能,进而达到提高NSSFGC宏观力学强度的效果,而过量NS会因团聚现象弱化基质的连续性。
(4)采用显微硬度试验和PCAS图像分析法研究了NS对NSSFGC微观硬度和孔结构特征的影响。试验发现随着NS掺量增加,NSSFGC凝胶硬度先增加后降低,在1.0%时达到最大值,NS增强凝胶硬度的同时,也提高了骨料界面区与纤维界面区的硬度。其中NS掺量1.0%时,常温养护下NSSFGC骨料和纤维界面区硬度分别提升了12.06%和9.66%,高温养护下NSSFGC骨料和纤维界面区硬度分别提升了8.36%和7.29%。在孔结构特征研究中发现,NSSFGC凝胶和骨料界面区的孔隙率随着NS掺量增加,呈先降后增的趋势,1.0%NS降低孔隙率最明显。其中NS掺量1.0%时,常温养护和高温养护NSSFGC凝胶孔隙率分3.33%和2.13%,骨料界面区孔隙率分别为2.44%和1.34%,均低于其他NS组别。添加NS主要通过促进反应以及填充基质,来降低大孔径数量和总孔隙数量,进而达到降低孔隙率的效果。
通过本次试验结果可以发现,利用纳米SiO2改性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不仅做到了工业废料的二次利用,还提高了NSSFGC的力学性能,尤其常温养护下NSSFGC也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28d抗压强度达到30MPa以上,不仅提高了NSSFGC的应用范围,还丰富了GPC领域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