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红黏土
路基模型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土水特征曲线
三轴试验
摘要:
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工作性能优良的路基能为路面结构长期承受行车荷载提供重要的支撑。路基在服役期间的初期,通常具备足够的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但是,受气候环境影响,路基湿度逐渐增大,使得路基模量逐渐降低,进而导致路基工作性能的劣化,其抵抗变形的能力难以达到设计初期的预期目标,从而可能引发路面结构病害,导致道路服务水平下降。因此,对湿度作用下的路基结构变形行为开展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红黏土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具有承载力高、抗剪能力强和压缩性低等优良的力学特性,常被用作天然的路基填料。但是红黏土是一种水敏性强的特殊土,由于遇水软化、失水开裂等不良工程性质的影响,红黏土路基存在很大的工程隐患。为此,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行车荷载与湿度变化作用下路基结构动回弹模量计算方法及演变机理”(项目编号:51908562),以“G5513益阳至常德高速公路扩容工程”的红黏土路基填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模型测试和数值分析等手段,对红黏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持水能力、变形特性、及其结构变形等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采用室内试验手段,对红黏土试样的矿物成分、土性参数和击实特性开展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X-ray衍射测试结果可知,土样的主要矿物成分为云母,其次为石英和高岭土等次生黏土矿物,具有较强的亲水性;根据颗粒筛分和液塑限试验可知,测试土样为高液限黏土;通过重型击实试验,确定土样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分别为20.2%和1.74g/cm3。(2)通过滤纸法,对不同压实度情况下红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开展了试验研究,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数学模型的预估精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压实度对测试土样的持水特性有明显影响,当含水率相同时,压实度越大,基质吸力越小;由数学模型预测结果可知,如果土样具有较高的压实度,则其内部土体的孔隙较少,导致测试土样的饱和含水率较低,持水能力较强;通过比较预估结果可知,VG-3参数模型和Fredlund&Xing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不同压实条件下红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为后续的路基结构湿度场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3)通过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湿度和压实度条件下红黏土的应力-应变行为,并根据测试曲线,分析了土样初始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围压的增大,测试曲线的最大偏应力逐渐增大,土样的剪切破坏模式从“脆性破坏”转变成“塑性破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样的剪切强度发生了“软化”现象,破坏偏应力逐渐减小;本研究提出了初始弹性模量的指数型预估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湿度和围压对弹性模量的影响。(4)基于上述红黏土的持水和变形特性,本文设计了能够反映湿度影响的路基结构模型试验,并利用PFWD测试,研究了不同结构层厚度和湿度条件下路基结构变形行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路基结构的顶面回弹弯沉逐渐增大;由湿度计实测结果可知,在模型顶部注水后,经过渗透过程且水分达到稳定后,模型内的土体湿度沿着深度方向逐渐增大,能够反映路基结构的湿度变化;在荷载作用下,路基结构内部各点的应力发生不同程度的响应,随着深度的增加,应力的变化幅值越小。(5)为了进一步表征路基结构的变形行为,本文建立了考虑湿度状态的路基结构有限元模型,并与室内模型试验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室内模型的弯沉结果比较,数值计算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且能够模拟路基湿度变化对路基变形的影响;与传统的线弹性模型比较,本文提出的数值计算方法能够描述路基内各点弹性模量的非均匀性,更符合实际情况;在后续计算中,应当引入不同气候环境下的湿度场变化情况,从而实现对服役期内路基结构的变形行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