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红壤复合土
土壤重构
干湿交替
抗剪强度
土-水特征曲线
摘要:
红壤是一种在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淋溶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具有塑性高、高孔隙比、高含水率、低压缩性、黏性重、易结块、土壤偏酸性、保水保肥力差和抗剪强度差等特性。红壤是中国分布面积最广泛的土壤类型之一,其总面积为56.90万km2,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亦是云南省境内分布较为典型的土壤类型。然而,降雨、灌溉、高温蒸发和生产建设工程扰动等引起干湿交替作用,导致红壤干旱时失水收缩、地表下降并产生裂隙,降雨时土壤膨胀、表层上移、裂隙逐渐封闭,土水特性变化表现出异常剧烈,干湿交替时空差异性显著。因此,亟需开展红壤区的土壤重构。土壤重构已成为土地整治工程一项关键技术,也是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研究的热点之一。鉴于此,本文围绕红壤区土地整治工程中面临的松散边坡如何稳定、土壤持水保水性能如何提升、稀缺土水资源如何保持、植物群落如何快速恢复、土壤重构过程中影响机制如何响应等主要技术和科学问题。因此,本论文基于土壤重构视角,构建了“改土-调水-培植”的研究理论框架,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以云南省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4种添加量(0、0.5%、2.5%、5.0%)的木纤维、糯米胶和混合(木纤维/糯米胶),以及2种草本植物(白三叶、黑麦草)重构红壤的土水性能,开展基于土壤重构的红壤复合土力学特性及影响机制研究。研究结果完善土地整治理论方法体系,为生态脆弱区的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等生态化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本论文主要取得以下结论:(1)添加适量的糯米胶、木纤维或混合重构材料可以增强红壤的抗剪强度,同时能抑制干湿交替作用对土体抗剪性能的衰减效应。在2次干湿交替过程中,红壤和复合土的抗剪强度及参数会降低,且趋于一个稳定值;随着重构材料的含量增加,复合土的各项抗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抗剪强度和黏聚力增强是5.0%木纤维最佳;添加糯米胶初期抗剪强度和黏聚力会快速提高,但随着干湿交替次数增加,抗剪强度和黏聚力出现快速降低;添加混合(木纤维和糯米胶)后在0.5%-2.5%之间受干湿交替衰减作用较大,0.5%混合以下含量的抑制效果不明显,5.0%混合复合土对抑制干湿交替衰减效果最优。(2)适量的重构材料添加后可以增强红壤的持水保水性能,同时能减缓干湿交替作用对红壤水力特性的滞回效应。重构材料添加对红壤基质吸力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木纤维、糯米胶、混合、素土。其中,2.5%木纤维复合土降幅最小,表明其受干湿交替作用的影响较小,添加后可提高红壤基质吸力值,可有效地改善红壤的持水保水能力;干湿交替下5.0%木纤维复合土的滞回度逐渐较小,其受滞回效应的影响最小,即体积含水率变化幅度也最小。2.5%和5.0%糯米胶添加可大幅提高土体的体积含水率,但同时其吸水和失水速率变化较大,不利于长期保持水分。在中、高含水率阶段,混合复合土受水分干扰较大,从而对基质吸力变化幅度也较大。采用Logistic模型对4个处理(素土,糯米胶、木纤维、混合)SWCC变化进行模拟,其决定系数在0.987~0.999之间。(3)白三叶、黑麦草可以增强红壤复合土的加筋固土能力。黑麦草根土体抗剪强度增量高于白三叶根土复合体,相对于白三叶,黑麦草的加筋固土能力较强。随着植物RAI、RV的增加,除了0.5%糯米胶+白三叶根土体、5.0%木纤维+黑麦草根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外,其他试验组呈总体增大的趋势。添加糯米胶后,随着植物RAI增加,粘聚力增幅变化为:白三叶根土复合体>黑麦草根土体,内摩擦角增幅则相反;添加木纤维后,随着RAI增加木纤维+白三叶根土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呈增大的趋势,其中当RAI>1以上,内摩擦角变化趋于平缓,5.0%木纤维+白三叶根土复合体黏聚力的增幅最大;添加混合(糯米胶+木纤维)后,随着植物RAI增加,黏聚力呈增大的趋势,内摩擦角变化较小。(4)添加最优配比的糯米胶复合土可以提高草本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增量(13.15g)明显高于地下生物量增量(1.16g),黑麦草生物量的增量优于白三叶生物量的增量。糯米胶复合土可以提高草本植物生物量,随着添加量增加,黑麦草和白三叶生物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2.5%糯米胶复合土对草本植物生物量提高最大;添加中、高含量的木纤维和混合复合土后会对草本生物量起到抑制作用,影响草本植物正常生长。(5)草本植物可以增强红壤复合土的持水保水性能。黑麦草根土体的基质吸力随着草本植物的根系表面积指数(RAI)、根体积比(RV)、叶片面积指数(LAI)和地下生物量(UB)的增加而增大,两者总体呈线性函数关系。白三叶根土体的基质吸力随着RAI、RV、LAI和UB的增加而增大,两者总体呈线性函数关系;但2.5%木纤维根土体呈先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两者满足二阶多项式函数关系。随着复合土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