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竖井
钢纤维混凝土
力学特性
破坏模式
综合评价
相似模拟试验
钻孔卸压
摘要:
云南某矿山深部竖井支护期间出现衬砌剥落,钢筋裸露等难题,通过开展深部竖井钢纤维混凝土衬砌支护结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来优化钢纤维混凝土衬砌支护方案,探究竖井卸压支护结构,确保深部矿山安全高效生产。本文依据现场工况,设计了三种水泥标号,24种钢纤维掺量配方,自制混凝土试样开展劈裂拉伸、四点弯曲、动态冲击等动静态试验,借助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声发射、应变仪等装置记录并分析了不同钢纤维混凝土配方的力学性质和破坏模式,并对钢纤维混凝土配方进行综合评价及优选。进一步在相似条件下,自制相似材料探究不同卸压支护方式对竖井井壁的控制效果并运用数值模拟进行验证。本文主要内容以及结论性成果如下:
(1)在钢纤维混凝土试样动、静态试验中,钢纤维的加入对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提升较小;三掺钢纤维混凝土配方(长纤维掺量40kg/m3,中长纤维掺量5kg/m3,短纤维掺量10kg/m3)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提升效果最佳;四点弯曲试验中钢纤维的加入对混凝土试样强度提升范围为10.3%~39.7%,三掺钢纤维配方对试样韧性提升效果最佳(韧性指数I5提升了5.5%~17.4%,I10提升了6.7%~10.9%)。相同水泥标号和气压下的动态试验中,损伤程度最高的为素混凝土试样,损伤程度最低的为三掺钢纤维混凝土试样(T11)。
(2)在对试验中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监测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后,发现随着钢纤维种类的增加,试样到达峰值荷载时表面衍生裂纹数量和剥落量明显减少,混凝土内部固结后形成金属网结构的孔隙度不断降低,试样表面完整性得到有效控制,试样到达峰值荷载时最大主应变降低,试样位移-荷载峰后曲线斜率逐渐降低,混凝土表面裂纹扩展平均速度减缓,相对起裂应力(起裂应力与峰值应力比值)逐渐降低,三掺钢纤维配方相对起裂应力最低(71%Fmax),平均裂纹扩展速度最慢。添加钢纤维后试样断面粗糙不平整;试样表面裂纹多以树枝状或网状衍生,且伴随多条裂纹同时发育扩张。
(3)对不同钢纤维配方试样的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与回归预测,利用评价模型计算10种SFRC支护方案的相对贴合度分别为:42.11%,50.44%,49.17%,51.32%,47.12%,44.28%,53.74%,50.64%,57.08%,48.55%,最终优选出支护方案T2-30(长纤维掺量40kg/m3,中长纤维掺量5kg/m3,短纤维掺量10kg/m3)SFRC衬砌支护配方作为矿山深部竖井井壁最佳支护方案。将优选支护方案应用于矿山现场,优选后的衬砌支护方式对竖井井壁完整性与井筒稳定性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先前的单掺钢纤维混凝土支护方案。并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对钢纤维混凝土强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较精确,可为现场工程中混凝土配方强度预测提供参考。
(4)对于不同卸压支护方式下真三轴相似试验,得出试样加载至破坏过程可分为压密、弹性、塑性变形、破坏四个阶段,试样加载至破坏时,实验组中峰值强度最大的是钻孔卸压支护,且试验机加载至地应力水平时,实验组的竖井试样井壁剥落量少,钻孔卸压支护方式下位移量最低(1.68mm),对竖井井壁变形控制效果最佳。不同支护方式下井壁破碎程度排序:钻孔卸压A<钻孔卸压B<开槽卸压A<椭圆填充A<开槽卸压B<椭圆填充B<对照组。
(5)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可知,试样进行卸压后井壁周围应力均有不同程度的转移,井壁围岩应力排序:钻孔卸压<开槽卸压<椭圆填充<对照组,针对试样表面塑性区对比,钻孔卸压方式下井壁围岩塑性变形最低。最小主应力方向施加低频动载对竖井井壁强度整体起到增益效果,增益范围为13.45%~20.56%,在最大主应力方向施加低频动载时,动载扮演着促进裂纹萌生扩展的角色,造成竖井内部损伤,降低了竖井试样的峰值荷载。最后对相似实验进行验证,将相似竖井变形转化为实际变形量为0.184~0.346m,相对变形为3.36%~6.29%,符合现场工况,理论上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