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工结构性黄土
动静荷载
力学性质
结构特征
微观结构
摘要:
黄土在受到动静荷载的影响后,其力学特性会产生变化,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微观结构特征的改变,故本文旨在探寻宏观力学特性与微观结构特征之间的关联性。特别是关注黄土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以及这些特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鉴于原生黄土所固有的不均匀性、方向依赖性以及样品制备的挑战性,使用人工结构性黄土来模拟原状黄土的力学特性,通过向重塑黄土中掺入微量水泥、冰晶和盐粒,借助静三轴试验找出与原状黄土力学特性相近的人工结构性土样。故先选用关中地区黄土做为试验土样,运用动态和静态的三轴力学试验以及微观结构分析,探讨了其宏观力学行为与微观结构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成功制备出在力学特性上与该地区原状黄土相似的人工结构性土,并确立了宏观力学特性与微观结构特征之间的相关函数性模型。最终通过3D模型、多元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方法构建宏观力学特性与微观结构特征的关系函数模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包括静三轴试验和动三轴试验,成功的模拟出与原状黄土力学特性相似的人工结构性土样,系统地分析了长安地区人工结构性黄土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强度性能以及变形破坏模式。研究发现,黄土的峰值强度与围压呈线性关系,且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提升,而含水量的增加则导致强度下降。此外,黄土的变形破坏模式被归纳为剪切破坏、均匀压密和侧胀破坏,其具体表现取决于围压的大小。
(2)分析动态三轴试验所得数据,本研究揭示了黄土在动应力与动应变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其滞后效应和变形的累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Hardin-Drnevich双曲线模型能够有效表征黄土的动应力-动应变行为。此外,研究还表明动弹性模量和动阻尼比的变化受围压、水分含量及固结比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利用微观测试手段,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压汞测试(MIP),深入探讨了黄土的微观结构特性。发现孔隙大小分布、孔隙连通性和颗粒排列方式的变化与黄土的宏观力学性能紧密相关。
(3)人工结构性黄土的宏观力学特性受固结比的影响。随着固结比的增加,粒度分维值、大中孔隙占比及胶结力微重比均呈现增长趋势,进而影响土的力学性能。最大动弹性模量和平均阻尼比与孔隙势和连接势相关,其中连接势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多元函数拟合,本研究建立了最大动弹性模量、平均阻尼比与孔隙势、粒级势及连接势之间的函数关系。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胶结力微重比(?)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大中孔隙占比(n)和粒度分维值(D)。土颗粒外形轮廓的复杂程度会影响其微观结构的形态与强度,进而在宏观上影响土体的力学特性。土颗粒的形状越复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越有利于形成紧密的咬合和胶结,这进而有助于构建更为紧密的微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