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循环荷载
刺槐豆胶
红黏土
累积变形
微观结构
摘要:
红黏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在江西境内分布广泛。同时,红黏土具有较差的工程特性,如红黏土的含水率较高、压缩性较低、水稳定性较差,常常被认为是“问题土”,不能直接将其作为路基填料进行路基填筑,否则会出现一系列路基及路面病害,影响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对红黏土进行改良,使其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目前,最常用的红黏土改良技术是传统水泥改良。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水泥改良法存在CO2排放高、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探索绿色、低碳、高效的环境友好型固化剂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鉴于此,本文选择生物聚合物(刺槐豆胶)对红黏土进行改良,开展三轴剪切试验、循环三轴试验、循环荷载后常规三轴试验、电镜扫描试验,深入研究循环荷载下生物聚合物(刺槐豆胶)改良红黏土力学特性,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开展室内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改良红黏土的偏应力-应变曲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刺槐豆胶分别为1%,2%,3%的掺量下,改良红黏土的破坏应力分别提高到987.6k Pa,1090.5k Pa,1165.9k Pa。围压从10k Pa增加到25k Pa,改良红黏土试样破坏应力增加幅值达18.85%。随含水率的增大,偏应力-应变曲线由软化型曲线转变为弱软化型曲线,土体强度明显降低。
(2)开展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改良红黏土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当动应力幅值大于950k Pa时,试样的累积应变在循环荷载加载初期急剧增大至发生破坏;当含水率高达25%时,试样在经历循环荷载2000次后发生破坏。改良红黏土的回弹模量随刺槐豆胶掺量、动应力幅值、养护时间、固结围压增大而增大,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其阻尼比随刺槐豆胶掺量增加及固结围压增大而减小,随动应力幅值、含水率、养护时间增加而增大。
(3)开展循环荷载后常规三轴试验,研究了改良土的强度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经过循环荷载后,试样的破坏应力随刺槐豆胶掺量增加而增大,且掺量为1%时,经历循环荷载后试样的破坏应力是循环前破坏应力的1.18倍;随含水率的增加,试样的破坏应力逐渐减小,较之循环荷载前试样的破坏应力整体上减小;随养护时间的增加,经过循环荷载后的试样,破坏应力逐渐增大,但较之循环荷载前试样破环应力明显下降;当养护时间为21天时,经过循环荷载后试样破坏应力下降的较大,为120.46k Pa;当动应力幅值大于600k Pa时,试样的破坏应力最小为1113.41k Pa,均大于循环荷载前试样的破坏应力;随着围压的增大,试样的破坏应力逐渐增大,当围压大于25k Pa时,试样的破坏应力较之未经历循环荷载的试样小幅度提高。
(4)通过扫描电镜试验,研究了不同掺量的刺槐豆胶改良红黏土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改良土中刺槐豆胶能与水生成絮状、网状的胶结物,不仅能够提高土颗粒之间的胶结能力,还能够达到填充土中孔隙的效果,土体粘聚力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