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陶瓷骨料
陶瓷粉
玻化微珠
微观结构
混凝土力学性能
摘要:
中国是陶瓷生产大国,陶瓷工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陶瓷废物,陶瓷废料堆放在垃圾厂,导致大量土地资源被占用、污染。此外,我国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使天然砂石等自然资源变得紧张。且在提倡可持续新发展理念的同时,能源消耗问题也日渐引起社会的重视。高活性的二氧化硅(Si O2)是陶瓷废料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因此,将其加工处理成骨料和外加剂应用于混凝土来改善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时对于缓解资源短缺和改善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陶瓷粗骨料、陶瓷粉和玻化微珠共同作为影响因素在混凝土应用中的可行性,本文以废弃陶瓷再生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因素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探究了不同力学性能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微观检测手段,对陶瓷粉在水泥水化进程及水化产物中的影响进行探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通过设计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探究水胶比、陶瓷粗骨料替代率、陶瓷粉及玻化微珠掺量对各项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各因素对废弃陶瓷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显著性效应由强到弱分别为水胶比,玻化微珠掺量,陶瓷粗骨料取代率,陶瓷粉掺量;而对于劈裂抗拉强度,显著性效应则为玻化微珠掺量,水胶比,陶瓷粗骨料取代率,陶瓷粉掺量;这三种力学性能的最优配比为:水胶比0.4,陶瓷粗骨料和玻化微珠掺量0%,陶瓷粉掺量20%。抗折强度显著性效应由强到弱分别为玻化微珠掺量,水胶比,陶瓷粗骨料取代率,陶瓷粉掺量。且最佳配合比为水胶比0.4,陶瓷粗骨料、陶瓷粉和玻化微珠掺量均为0%。
2)随着水胶比和陶瓷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以及劈裂抗拉强度均呈现递减趋势。随着陶瓷粉掺量的逐渐增加,其强度变化规律为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再减小。随着陶瓷粉掺量的增加,抗折强度逐渐减小。而当玻化微珠逐渐增加时,混凝土各力学性能均呈现下降趋势。
3)研究了废弃陶瓷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性并给出理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废弃陶瓷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式可用斜率公式表示;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式可用幂函数模型表示。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1%。
4)当养护龄期为7天时,20%陶瓷粉掺量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较未掺陶瓷粉的混凝土降低了1.13%,而当养护龄期达到28天和56天时,其抗压强度则分别提升了15.60%和17.80%,同龄期的天然混凝土抗压强度比陶瓷粉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的一组还要高14.9%。
5)通过进行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微观检测手段,研究发现,陶瓷粉混合浆体与纯水泥浆体在水化产物相上相似,主要产物为钙矾石、水化硅酸钙和氢氧化钙。陶瓷粉可以与水泥中的氢氧化钙发生火山灰反应,导致氢氧化钙含量减少。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CWP20的净浆试样表现出比OPC更加致密的微观结构,且掺入20%陶瓷粉再生混凝土相较于不掺陶瓷粉的再生混凝土有着更加致密的界面过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