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氯氧镁水泥
养护温度
固化软土
强度预测曲线
耐水性
摘要:
淤泥广泛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沿海等地区,其大量堆积给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带来了严峻挑战。以淤泥质土为代表的软黏土,具有高含水率、低强度、高压缩性等特点。通过使用合适的土壤固化剂可以很好地提高软黏土的力学性能,使其满足工程实际需求。传统固化剂以硅酸盐水泥为主,但水泥产业能耗大,CO2排放量高。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本文探索能耗更低的氧化镁基水泥进行软土固化的可行性。氯氧镁水泥(Magnesium Oxychloride Cement,简称MOC)由轻烧氧化镁、氯化镁和水配合而成,被认为是一种低碳低能耗的绿色环保水泥。考虑到我国国土辽阔,气候条件复杂,气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在实际施工场地的固化应用时,不可避免会遇到不同气温条件。本文以无锡地区的软黏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考虑不同MgO/MgCl2摩尔比的情况下,探讨了养护温度对MOC固化软土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表征强度发展与养护龄期关系的模型。引入强度影响因子ηT和强度加速因子K来描述在特定养护温度和室温条件下强度发展的关系。此外,针对MOC耐水性差这一缺陷,掺入NaHCO3改善MOC固化软土的耐水性能,并对不同养护温度对其改善性能的差异进行探究。此外,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MOC固化土的微观形貌和水化产物,结合压汞试验(MIP)对孔隙结构进行分析,以明晰固化反应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养护温度对氯氧镁水泥固化黏土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且与MgO/MgCl2的摩尔比有关。与水泥土不同,养护温度不仅影响水化反应速率,还影响了水化产物类型。因此,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养护3天的MOC固化黏土的强度随之降低。但在MgO/MgCl2摩尔比为3:1时,MgO掺量较少,低温条件下水化反应速率减缓,使得养护3天的固化试样强度较低。但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UCS持续增加,在养护28d时达到9.5MPa。MOC固化黏土的破坏应变范围在1.55~2.29%之间。割线变形模量E50可表示为E50=64.04UCS,R2=0.988。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E50-UCS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小,这与水泥固化土的变化规律相反。
(2)提出了一种MOC固化黏土强度发展预测方法,以室内标准养护试验为基础,对氯氧镁水泥固化黏土在不同养护温度下的强度演变进行预测。该方法引入两个相关参数,即强度影响因子(ηT)和强度加速因子(K),从而可以基于标准养护下的试验结果对不同养护温度下的固化试样强度发展进行预测。与实验数据相比,该模型预测准确,拟合性能好。
(3)NaHCO3的掺入提高了MOC固化软土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随着NaHCO3掺量的增加,改性MOC固化软土强度与耐水性能随之增高,并且养护温度影响了NaHCO3的改善效果。低温养护条件使得体系内部的相产物占主导作用,HCO3-的加入不会促进Mg(OH)2的生成,并且体系内生成的部分碳酸化产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耐水性能。较高的养护温度会促进Mg(OH)2的产生,然而由于HCO3-的引入,体系内部会产生较多的碳酸化产物,减缓试样强度的下降并提高耐水性能。同时,温度升高会加速水泥水化反应,导致水化不均匀,空间结构不紧密,从而降低了固化软土的耐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