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混合砂混凝土
力学性能
工作性能
多工况耐久性能
微观结构
摘要:
为缓解我国河砂资源短缺的现状,利用风积沙和机制砂制备混合砂替代天然河砂作为细骨料,进行混合砂混凝土性能研究。在我国内蒙古地区,有着丰富的风积沙和机制砂资源,若将混合砂混凝土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不但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缓解河砂资源短缺问题,而且可以实现废弃资源利用化和缓解居民受到风沙侵袭的现状。本研究以风积沙和机制砂制备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合砂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力学性能、工作性能以及多工况下的耐久性能研究,为混合砂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
1.随着混合砂中风积沙含量的增加,混合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整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混合砂中风积沙含量50%为抗压强度峰值含量,同时为受拉变形能力、韧性和黏结性变化的临界含量,当风积沙含量超过50%时,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粘结强度呈断崖式下降。
2.混合砂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且随着混合砂中风积沙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风积沙含量30%时,坍落度达到峰值;随着水胶比和减水剂的增加,混合砂混凝土的坍落度显著提升,但混合砂混凝土的孔隙结构被严重削弱。
3.通过建立PSO-SVM和线性拟合模型,分别进行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回归预测和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服役寿命预测得出,混合砂可以提升混凝土的服役寿命,同时证明了利用微观孔隙结构表征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的可行性。
4.在硫酸盐冻融循环工况下,在混合砂中风积沙含量为50%时,混合砂混凝土的耐久性相对最优;在冻融循环工况下,混凝土结构损伤随冻融介质中硫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氯离子可以加速硫酸盐对结构的侵蚀损伤,随氯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硫酸盐干湿循环工况下,混合砂中风积沙和机制砂的比例为1:1时,混合砂混凝土的耐久性达到相对最优;混凝土在不同工况下的结构损伤程度:硫酸盐冻融循环工况<硫酸盐干湿循环工况<硫酸盐冻融干湿耦合循环工况,且在硫酸盐冻融干湿耦合工况下,干湿循环起主导侵蚀作用。
5.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合砂混凝土在不同工况下孔隙结构损伤呈不同的变化规律。干湿循环工况下孔隙体积增长最大,多倍浓度工况下大孔隙占比提升最高,初始损伤工况下大孔隙转化量最高。
6.混合砂通过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致密性,改善混凝土的抗蚀耐久性,在NH4CL加速溶蚀工况下,混合砂混凝土的溶蚀深度增长速率比普通河砂混凝土低0.027mm/d、结构损伤同样低于普通河砂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