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微波固化
煤矸石混凝土
早期强度
力学性能
水化产物
界面过渡区
微观结构
增强机理
摘要:
煤矸石的堆填导致了资源浪费和自然灾害。内蒙古乌海市的煤矸石含碳量高、高岭石成分多、遇水易液化以及呈层片状结构,这些特性导致将其作为粗骨料制备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较低。本研究以微波功率、微波固化时间和循环次数为研究变量,对成型30min后的煤矸石混凝土试件进行微波固化。通过测试煤矸石混凝土的微波升温特性,设计采用不同功率和固化时间的微波固化煤矸石混凝土,并与标准养护的煤矸石混凝土进行了对比。对微波固化下煤矸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其破坏形态。此外,还对微波固化后煤矸石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早期强度与后期强度的关系。通过观察抗压破坏时的裂纹发展情况,煤矸石混凝土的形态、裂缝、骨料特征以及微波辐射过程中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情况和粗糙程度,提出了微波固化煤矸石混凝土表层水化壳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机理。同时,对抗压和劈裂破坏后的煤矸石骨料内部裂缝和孔隙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固化28天的煤矸石混凝土切片中煤矸石骨料内部进行了测试,提出了微波增强煤矸石骨料的机理。采用XRD对不同龄期下微波固化煤矸石混凝土的水化情况和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进行了研究,并结合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混凝土水化产物及界面过渡区进行了观察,明确了微波对C-S-H形貌及界面过渡区宽度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仪表征了不同微波固化制度下的孔隙结构,研究了孔隙的分形特征,并采用灰熵模型对28天强度进行了预测。此外,对微波固化煤矸石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综上所述,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固化技术可以提升煤矸石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而且后期强度不会降低。将其应用于煤矸石堆填场预制混凝土护坡的生产中,有望实现煤矸石的大规模原位利用。
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120W,260w功率下,微波循环加热3~5次的W1~W6组均能提高煤矸石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在微波的热效应作用下,1d抗压强度较基准组最高提升98.80%,28d抗压强度较基准组最高提升73.76%。460W功率会导致煤矸石混凝土28d强度下降。微波对煤矸石混凝土的早期劈裂抗拉强度提升作用较大,对煤矸石混凝土的后期劈裂抗拉强度提升作用较低。
(2)与标准养护煤矸石混凝土相比,抗压和劈裂抗拉破坏过程中,微波养护煤矸石混凝土试件出现较少横向裂纹,且水泥石中裂纹较少,试件破坏面紧实,破坏后试件整体及煤矸石骨料保持相对完整。
(3)对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功率与循环加热次数的增加,其弹性模量大于基准组,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微波后,煤矸石混凝土的脆性有所增大。结合破坏过程的裂缝发育及表面粗糙程度,提出了煤矸石混凝土强度增长机理,即微波使混凝土内部水分向表层迁移,促进了混凝土的表层水化,形成的致密水化壳抑制了混凝土受压破坏时的横向变形,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4)提出了微波固化增强煤矸石骨料的机理。微波后,煤矸石骨料的裂缝及孔隙被水泥浆体填充,且与水泥石(硬化水泥浆体)形成了嵌合作用,影响了破坏过程中骨料的受力情况,改善了煤矸石混凝土的薄弱点,提高了整体性能。微波影响了早期水泥的水化速率,加速了水泥的水化,没有生产新产物。微波后,水化产物形貌优良,空间致密程度高,界面过渡区被水化产物填充,裂缝减小并消失。优化了界面过渡区的传力。高功率会扩大界面过渡区裂缝,使水化产物结构疏松。
(5)微波在早期极大的降低了混凝土的孔隙率,降低了混凝土的最可几孔径,其孔隙度变化随着功率及微波循环加热次数的提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微波后,混凝土无害孔的比例增加,有害孔及多害孔的比例降低。其过渡孔与毛细孔,大孔的分形特征高于基准组。孔隙度及束缚流体饱和度对抗压强度的关联性最高,对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值的拟合误差为2.99%。
(6)对微波固化煤矸石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初步研究发现,低功率的微波有助于煤矸石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提高,高功率微波造成的混凝土内部损伤,降低了煤矸石混凝土的抗冻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