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歌
影视音乐
传承
发展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域、多文化的国家,各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各有千秋。把民族器乐、民歌、歌剧、戏曲、歌舞等元素很好地融入到影视作品中,会极大程度上增强影视作品的视听效果和感染效果,也会更加有利于促进影视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民歌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突出。民歌在影视中的运用,从新中国成立前的萌芽(代表作如《桃李劫》),到新中国成立初的发展(代表作如《红色娘子军》),到改革开放期间的创新(代表作如《城南旧事》),再到当下的繁盛(代表作如《芳华》),更加说明民歌在影视作品中的巨大潜力和不可阻挡的态势。世界民族音乐门类众多,细分种类不计其数,其中我国的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不同时代的各类经典作品的加持下,更是在世界民族音乐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比重。民歌多采用各民族的民间素材,贴近民间生活,富有民间气息,极具民间特色,从而更能够打动人心。民歌在影视作品中的出现凸显出时代特征,强化作品的地域特色,更好的贴近影片背景,对推动剧情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使整部影片的艺术气息得以升华,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渲染。近年来,很多影视作品不但在情节中科学地安插了许多优秀的中国民歌,而且在作品的宣传和推广上也不失时宜地应用民歌来提纲挈领,渲染气氛,引人入胜。民歌在影视作品中的插入极具民族性,极大程度的宏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宣传和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大精深的民歌文化,立足民族特色文化,立足朴实真切的民风素材,挖掘隐含的内在美,揭示深刻的文化底蕴,抒发爱国主义情怀。本文以电影《芳华》和《我和我的家乡》为例,对中国民歌在影视音乐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其长远发展进行思考。基于影视发展所处的行业背景,影视作品中的民歌成份也随之大放光彩。笔者将通过对《芳华》、《我和我的家乡》等电影中民歌的分析,具体探究民歌在影视作品中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