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元话语
显性元话语指导
高中英语写作
摘要: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语篇知识是学生语言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具有关键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写作是培养学生语篇知识的重要渠道。已有研究表明,元话语在写作实践中有助于作者协商意义、陈述观点、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互动,进一步提升写作的可读性。在写作指导中引入元话语知识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写作任务,是实现英语课标要求的有效路径。本研究通过实证途径,探究元话语显性指导对高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索以下三个问题:(1)元话语显性指导能在何种程度上影响高中学生的写作表现?(2)学生在接受元话语显性指导后,作文中元话语的频次分布和策略性使用是怎样的?(3)元话语显性指导如何影响学生对元话语的理解?基于Hyland(2005b)的人际元话语模型,研究面向上海一普通高中的87名高一学生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在英语写作中接受元话语显性指导。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在量化分析上,研究者从两个班级学生的写作前后测中收集了162份有效作文作为写作表现的总结性评价,从三次写作练习中收集了185份有效作文用于过程性评价,并对学生的元话语频次分布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此外,研究者收集了70份自评问卷以探究学生的元话语能力与意识。定性分析上,研究者向6名实验班的学生开展了半结构化访谈,进一步探索学生对元话语及英语写作的理解。
本研究有以下主要发现。(1)元话语显性指导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表现。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写作前测中表现无差异(p=0.699),但在后测中差异显著(t=3.494,p<0.001),特别是在内容和结构两个维度上,实验班表现均优于对照班。(2)实验班元话语使用显著优于对照班,体现在三个方面:实验班作文的元话语频次显著高于对照班(p<0.001),其中人际元话语的频次多于互动元话语,占元话语总频次的54.46%;在元话语具体使用上,实验班使用框架标记、模糊语、态度标记、介入标记的频次显著高于对照班;过渡标记、证据标记、解释标记、增强语和自我提及的频次在两班中相似,但实验班呈现出了更多样的元话语形式。(3)定性分析和学生自我评估量表发现:高中生可以理解元话语的概念和主要功能,特别对其建构连贯、吸引读者、增强可读性的功能有较深入的理解;实验班学生在建构和完善作文时已逐渐具备读者意识和元话语意识。
本研究在讨论部分进一步解释了学生元话语的使用策略及其原因。(1)互动元话语激发了学生的衔接与连贯意识,并提供了实际的连贯手段,使他们能够阐明文章中句、段之间的关联。(2)解释标记和证据标记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内容,而读者意识的养成也鼓励学生拓展意义表达,因此学生能够优化作文内容。(3)高中生倾向于谨慎的写作风格,因此在写作中很少使用增强语,而偏好使用中立的态度标记以强调某件事的重要性。(4)元话语强调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以及作者预测读者可能反应的职责,因此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将目标读者纳入考虑范畴。
本研究针对元话语指导有如下启示。(1)元话语指导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高中生能够理解和吸收元话语知识。(2)对高中生而言,元话语的引导性和工具性突出。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元话语知识时,应重点讲解元话语的主要功能和例句,而非将其完全视作一个学术性术语。(3)教师应强调语境对元话语的深刻影响,并引导学生结合交际需要合理使用元话语。(4)真实的语篇是元话语知识和写作指导的理想载体,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元话语建构、组织和塑造语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