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翻译普遍性
第三类语言
文学翻译
摘要:
本文以当前翻译普遍性研究及语料库翻译研究的成果构建出的理论框架,探讨外国文学翻译的第三类语言及其特征。
明晰化、简约化、规范化及干扰原则等是当前翻译普遍性研究的成果。以此为理论框架,本文提出外国文学翻译第三类语言的相关假设:翻译文本平均句长高于汉语原创文本;翻译文本连词出现频率高于汉语原创文本;翻译文本体现一定程度的异质性。
于此假设,本文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以两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两组均包含一篇英文原创文本、一篇对应译文及一篇中文原创文本。所采用文本体裁相同,译文作者与中文原创文本作者生活在同一时期,语言大环境相同,以此增强本研究的有效性。
定量研究证实了第三类语言的特征:翻译文本平均句长高于汉语原创文本;翻译文本连词使用频率高于汉语原创文本;翻译文本带有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具体体现于“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汉语原创文本。定性研究表明翻译普遍性是导致外国文学翻译体现第三类语言特征的背后机制。
本文结论表明,在外国文学翻译中,翻译文本体现出不同于英文原文、且有别于译语原创文本的特征,因此,翻译文本被称为第三类语言。
研究方法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弥补了语料库翻译研究在句长研究方面的缺陷;常态与偏态相结合,为语料库翻译研究提出了新方法。理论方面,翻译普遍性研究至今仍具争议,通过研究,本文证实了明晰化、规范化及干扰原则,并揭秘了第三类语言的存在、特征及背后机制。本文试图以此就翻译策略提出新意,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分析直译意译这个翻译界核心问题。
但鉴于作者水平及研究条件有限,对第三类语言更全面系统的研究,有待以大型语料库为辅进行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