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翻译
报告文学
外国文学
摘要:
周立波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较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生文学活动丰富,著述颇丰。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奠定了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小说家的地位。周立波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今已有70年,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可归纳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框架内,而且大部分的研究都把他定位为“农村题材”或“乡土文学”作家。本文尝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考察周立波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探询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成就其接受面貌的各种因素,分析周立波创作中对外国文学的借鉴和汲取。本文将分别从周立波早期的文艺思想、周立波的翻译、周立波与外国报告文学以及周立波的创作四个方面来探讨周立波与外国文学的互动。
第一章试图勾勒出周立波学习外国文学理论的过程,探讨外国文学对他早期文学观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
第二章将专门讨论周立波的翻译问题。周立波的翻译在周立波研究中还是一个空白,而翻译又是最能体现他身处两种文化和语言之间,不断在对话的一种文学活动。本章将通过对他的代表性译作进行从原作到译本转换的文本分析,以揭示他如何通过翻译学习、借鉴外国文学,并参与中国新文学的建设。
第三章将讨论周立波与外国报告文学的关系。本章将从周立波对《秘密的中国》的翻译切入,探讨周立波为什么要翻译这部作品,以及他在翻译中是如何传递了基希的风格,后来又如何将外国报告文学的影响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第四章讨论外国文学是如何影响到周立波后期的小说创作的。本章将以他的作品《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为中心,通过对他的艺术风格的讨论,揭示出外国文学的影响在他个人风格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总而言之,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周立波对外国文学的学习、借鉴与改造,考察外国文学对他文学观的形成和他的创作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周立波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播与流变和他在“报告文学”的诞生中所起到的作用,并由此进一步质疑当代文学史将他定位为一位纯粹的乡土文学或是农村题材文学作家是否合适,进而尝试对周立波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