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外国文学史
范式
文学史观
叙述体例
话语体系
摘要:
自1918年首部外国文学史——周作人的《欧洲文学史》诞生以来,迄今为止外国文学史的总体数量已达七百余部。外国文学史编纂的相关问题成为近年来外国文学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但以往研究多从史料出发,缺乏理论深度;而且多集中于一部或几部具体文学史著作,缺乏学术史的宏观视野。为此,本文主要是在学术史的视野之下,运用相关理论,以新时期以来的外国文学史为重点,进行了外国文学史编纂的整体考察与研究。
本文详尽统计了1918年至2012年外国文学史编纂与出版的情况,梳理了近百年来外国文学史编纂的整体概况,主要关注了同一时期外国文学史著作的共性与个性,不同时期外国文学史著作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依据库恩的范式理论,对若干部重要外国文学史著作做出解读与评析;阐释了外国文学史范式建构与转型的具体演变过程。
论文认为,新时期以前,周作人的《欧洲文学史》和郑振铎的《文学大纲》等文学史建构了外国文学史的早期范式,体现出以启蒙和教育为主的性质。新时期以来,早期传统史传点评式的解读、编译为主的模式逐渐式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外国文学史的编写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为杨周翰主编的《欧洲文学史》,这部文学史既宣告外国文学史编写范式的正式形成,也标志着新旧外国文学史范式的转型。此后,文学史编写遭遇危机,中外有关“重写文学史”的探讨和论争不断。认知哲学、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等西方文艺理论也对文学史编写产生了影响。外国文学史在文学史观、叙述体例、话语体系等各方面都有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