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进程
外国文学课程设置
改革开放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推动着我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之初,为积极恢复生产与发展,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对发达国家的借鉴学习是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外国文学作为其他国家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我国借鉴学习的一部分。故本文将以现代化为背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高校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将以语言类高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主,对其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选取综合类高校南京大学以及师范类高校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对二十一世纪以来不同类型的高校的外国文学类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简要阐明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内容,构建论文研究框架。第二章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第三章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现代化背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思潮、政治现代化进程、经济现代化进程以及文学现代化进程四个方面着手,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进行梳理。第四章主要考察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末期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课程设置情况。研究发现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课程设置中更为注重对语言基础的教育学习,对于外国文学类的课程设置较改革开放前有明显增加,但研究内容较为宽泛,课程数量与基础语言类课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第五章主要研究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情况。通过对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各大高校对人文教育的关注程度愈加深厚,外国文学类课程在课程设置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课程设置日趋合理化。三所高校虽有所区别,但是均增加了外国文学类课程的数量,增设了大量具有针对意义的外国文学流派或作品研究的课程。第六章是结语,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同时归纳本研究发现。基于对各类历史史料以及各校的课程设置的梳理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外国文学课程设置受到国家政治层面的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校开设了多种历史类课程,外国文学类课程数量较少,研究范围大。二是自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末期,受国家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影响,高校课程设置出现调整,趋于合理化,外国文学课程占比有所上升,研究涉及的国家均为发达国家,研究内容开始深化。三是二十一世纪以来,人文教育开始受到关注,文学类课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不论是哪一类型的高校,这一时期的外国文学类课程所占比重都较大,涉及国家更为多元化,研究广度更大,研究内容也更为细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