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化学发光
纳米金
药代动力学
偏最小二乘
同时测定
摘要: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作为一种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分析成本低、线性范围宽、的分析方法,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目前,化学发光分析已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成功的用于药物分析、环境和生命科学监测、临床医药、矿物分析和免疫分析等,因此将化学发光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对于药物的临床认证及使用还具有更重要的实用和指导价值。
近年来,化学计量学方法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方法相结合,既保留了化学发光灵敏度高、仪器设备简单、快速的优点,通过对测定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又可以不经复杂的分离过程同时得出所有共存组分的含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化学发光选择性差的问题,拓宽了化学发光的应用范围,为化学发光检测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本论文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详细阐述了近些年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和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化学发光在分析化学方面的进展。第二部分是研究报告,首先对已建立的发光体系的灵敏度的改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测定两种药物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其次,对前处理技术应用于复杂体系的化学发光检测进行了实验研究。最后将化学计量学中多元校正方法应用到化学发光分析中,不经分离和前处理实现复杂体系中多组分的同时测定。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
1.鲁米诺-高碘酸钾-纳米金化学发光法检测硫酸沙丁胺醇
在碱性条件下硫酸沙丁胺醇对luminol—KIO4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强的增敏作用,而纳米金的加入能进一步增强此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强度。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硫酸沙丁胺醇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6.0×10-7~1.0×10-5g/ml,检测限为9.1×10-8g/ml。已用于硫酸沙丁胺醇片中沙丁胺醇含量的测定。
2.鲁米诺—高碘酸钾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阿朴吗啡
在碱性条件下盐酸阿朴吗啡对luminol—KIO4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很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阿朴吗啡新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4.4×10-3mg/L,已用于阿朴吗啡在尿样和血样中含量的测定,尿样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7.32%-104.69%,血样中加标回收率为106.30%-110.57%。
3.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葛根素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在血红蛋白(Hb)催化下,葛根素对Luminol-H2O2化学发光体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率Y与葛根素浓度的对数lgc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根据这一现象,本文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葛根素的新方法,此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10-8g/mL~1×10-5g/mL,方法的检测限为5×10-8g/mL(30),对1×10-6g/ml葛根素标准溶液连续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4%。本方法被成功地用于三种临床葛根素制剂的测定。此外,结合固相萃取技术,该方法还可用于尿液中葛根素的测定和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二、化学计量学多元校正方法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
1.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结合PLS同时测定甲硝唑和环丙沙星
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个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同时测定甲硝唑和环丙沙星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是基于二者反应速率动力学的区别,他们在鲁米诺-高碘酸钾体系中在不同时间发光强度不同,然后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校正。甲硝唑和环丙沙星在该优化条件下线性范围分别为1×10-8×10-5g/ml和6×10-6-8×10-5g/ml,最低检测限分别为4.3×10-7g/ml9.2×10-7g/ml。该方法被成功用于同时测定了两种样本药片。
2.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结合PLS同时测定复方芦丁片中维生素C和芦丁的含量
本文结合流动注射技术,提出了一种同时测定维生素C(AA)和芦丁(Rutin)的化学发光分析法:AA和芦丁均可定量还原Fe(Ⅲ)生成Fe(Ⅱ),而二者与Fe(Ⅲ)的反应速率相差较大,利用铁氰化钾—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测定还原生成的Fe(Ⅱ)以确定AA和芦丁的含量。通过测量不同反应时间的化学发光强度,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校正模型并进行预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AA和芦丁线性范围分别为:0.1~20mg/L和0.02~0.6mg/L;检测限分别为:0.045mg/L和8.90ug/L。对1.0mg/L的AA和0.1mg/l芦丁的溶液连续10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80%和1.42%。本法操作简单、准确,灵敏,选择性较高,且流路及设备简单,实用性强,用于药物及尿液中这两组分的同时测定,结果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