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有机化学
摘要: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是实施“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体现。虽然“课程思政”多实施于高校,对象主体为大学生,但从学生的可塑性角度来判断,高中阶段实施“课程思政”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发展具有更深远的影响。“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在融合于高中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应思考的问题有:教材知识中蕴含哪些思政元素?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如何融合思政元素?教师是思政教育的“排头兵”,解决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是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基于此,笔者通过研读关于“课程思政”的文献资料,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建设路径、教学评价及其在高校各专业课、高中化学课中的研究现状;从教育发展、人才培育、课标育人三个方向提炼出研究背景;针对研究现状述评中提到的问题,精准研究范畴,明确研究目的,归纳理论与现实意义,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展开实践研究。为突出研究主题,对道德教育、思政元素、课程思政进行概念界定;以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隐性教育理论为支撑;结合实习情况,选取高中“有机化学内容”为研究主体;以课堂观察、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结果为着力点,分析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凝练出课程思政融合原则。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政教育内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核心价值、新课程方案培养目标、新课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进行思政元素层次划分;从化学学科内在属性与外在关联角度,探析思政元素的来源;完成高中有机化学内容思政元素融合安排。基于教材特征与实习情况,选取《乙醇》和《卤代烃》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通过传统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对两个平行班进行对比实践。根据对照班与实验班前后测成绩,实验班前后思政水平自测得分,利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性分析可知:(1)智育方面:两班后测成绩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Sig值为0.033,小于0.05,即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2)德育方面:实验班前后自测得分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Sig值为0.003,小于0.05,可知实验班思政水平发生显著性变化;在排除其他因素后,仍可说明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思政水平的变化具有积极影响。由于笔者研究能力有限及实习时间、调查样本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期待今后在教学实践中对本研究能够得到改进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