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原油地球化学
原油成因
元素地球化学
全二维
准噶尔盆地
摘要:
原油的微量元素和全二维地球化学分析是当前原油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与前沿,本文以我国西部的典型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准噶尔盆地为例,展开了实例研究,结果发现:(1)原油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原油成因具有良好的响应,在准噶尔盆地,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原油分为五类,第一类原油主要分布在西北缘和玛东地区,这类原油V/Cr比值较盆地其他地区高,最高值为3.85,Sr/Ba和La/Sc比值分别分布在0.22-5.65和0.16~6.27范围内,具有明显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第二类原油主要分布在石南和车排子区,V/Cr比值较低,在0.07~0.57范围内,Sr/Ba和La/Sc比值高,最高值分别为15.62和9.18,稀士元素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明显;第三类原油分布在盆地腹部和南缘,V/Cr和La/Sc比值较低,分布范围分别为0.05~0.12和0.13~0.40,Sr/Ba匕值高,Ce正异常明显,部分样品Eu正异常;第四类原油主要分布在盆地南缘,V/Cr、Sr/Ba和La/Sc比值较盆地其他地区均较低,具有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特征;第五类原油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V/Cr比值低在0.05~0.08之间,Sr/Ba和La/Sc比值与盆地其他地区含量相当,所有样品均表现为Ce正异常、部分样品呈现Eu正异常的特征。结合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判识上述五类原油分别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二叠系下乌尔禾组、侏罗系、白垩系和/或古近系、石炭系。(2)原油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用来判识有机质的沉积环境、古物源和古气候等。ΣREE的含量也可为识别降解原油提供了一种新的地球化学指标。但总体而言,原油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非常复杂,目前可有效应用的指标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探索研究,以丰富拓展。(3)原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无论是采用正相柱系统,还是反相柱系统,均可一次性进样完成对原油烃类组分的分析,并具有很高的分离度,识别效果好。其中,反相柱系统对中-低分子量烃类和芳烃以及某些特殊环烷烃,如金刚烷类化合物检测效果好,在原油成因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以上认识不仅为准噶尔盆地原油成因分析提供了新的依据,而且也探讨了原油的微量元素和全二维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因此可望具有区域原油成因,以及方法普适性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