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滇龙胆
矿质元素
复合种植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学
摘要:
滇龙胆为我国重要资源植物,研究滇龙胆元素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为滇龙胆栽培技术研究、加工炮制的规范化及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对中药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4种种植模式(单一种植,茶树+滇龙胆、旱冬瓜+滇龙胆、杉木+滇龙胆)滇龙胆(根、茎、叶)及生长土壤中8种(B、Ca、Cu、Fe、Mn、Mo、Ni和Zn)矿质元素含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其所含元素计量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中含有丰富的Ca、Fe、Mn等多种矿质元素,Mo元素均未检出(<0.15μg/g);单一种植滇龙胆叶部Ca元素含量最高,达8181μg/g,根部Fe元素含量最高,达2228μg/g,旱冬瓜+滇龙胆复合种植的叶片部Mn元素含量最高,达910μg/g。同一种植模式滇龙胆根、茎、叶部Ca、Cu、Fe、Mn、Ni元素含量在0.05水平均差异显著。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中Fe、Mn元素含量差异很大。单一种植及旱冬瓜+滇龙胆、杉木+滇龙胆复合种植时,滇龙胆与土壤中部分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不同种植模式的滇龙胆对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其中对Ca、Cu、Mn、Zn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茶树+滇龙胆种植模式下叶部对Cu元素的富集能力最强。滇龙胆与不同生长年限(3年、4年、5年、9年、12年和15年)茶树套种滇龙胆中矿质元素平均含量变化顺序为Ca(5238±2111)>Fe(622±238)>Mn(379±301)>Cu(75±91)>Zn(46±13)>B(17±4.9)>Ni(5.6±3.1),与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根部B、Ca、Fe、Mn、Ni元素在15年茶树滇龙胆套种中含量最高,分别为18μg/g、3797μg/g、1050μg/g、254μg/g和11μg/g,Cu、Zn元素在12年茶树滇龙胆套种中含量最高,分别为244μg/g和38μg/g。相同营养器官不同生长年限茶树滇龙胆套种时矿质元素含量具有差异,根部Cu、Mn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变化范围分别为1944μg/g和7954μg/g,分别相差12.8倍和3.2倍;15年、9年茶树滇龙胆套种时茎部Cu含量分别为177μg/g和11μg/g,相差16.1倍;3年、5年茶树滇龙胆套种时叶部Cu含量分别为325μg/g和11μg/g,相差29.5倍。不同生长年限茶树滇龙胆套种时根部与土壤矿质元素相关性和生物富集系数不同,15年茶树滇龙胆套种时根部对Ca、Cu、Mn、Ni和Zn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生物富集系数分别达21、3.3、2.2、1.8和4.7。为了阐明不同生长年限茶树滇龙胆套种对药材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对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根、茎、叶部及生长土壤的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长年限茶树套种滇龙胆N、P元素含量均表现为叶>茎>根。根、茎部N元素含量随与其套种茶树生长年限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年生茶树滇龙胆套种根、茎、叶部P元素含量均较低(分别为0.49、0.70和1.20 mg/g);4年生茶树滇龙胆套种P元素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18、1.53和2.38 mg/g),N/P比值均较低(分别为7.30、7.12和8.46)。3年、4年、5年、9年和12年生茶树滇龙胆套种滇龙胆叶部N/P<14,生长受N限制较大,而15年生茶树滇龙胆套种叶部N/P>16,生长受P限制较大。5年生茶树滇龙胆套种滇龙胆与土壤N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3。整体而言,N、P、N/P与复合种植土壤之间的相关性较弱。ICP-AE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LC-MS)测定生龙胆药材及其炮制后无机成分(B,Ba,Ca,Co,Cr,Cu,Li,Mg,Na,Ni,Sr,Zn)与有机成分(当药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和马钱苷酸)含量。生龙胆炮制后B,Li,Mg,Na,Ni和Sr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有害元素Cr和Zn含量有降低趋势。当药苷含量高低依次为生龙胆>酒龙胆>龙胆对照品>醋龙胆>盐龙胆,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马钱苷酸含量高低依次为生龙胆>龙胆对照品>酒龙胆>醋龙胆>盐龙胆。相关性分析表明4种有机成分含量与无机元素,特别是含量升高的元素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多元统计分析和滇龙胆生物富集系数分析表明,滇龙胆复合种植影响植株与土壤矿质元素相关性和生物富集系数,初加工和炮制后龙胆化学成分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其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间具有一定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