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有机碳
沉积环境
淮南煤田
太原组
摘要:
淮南煤田早二叠世山西组-太原组含煤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与区域沉积环境、地层埋藏史和热演化史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鲜有报道。因此,加强这一领域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推进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对开拓煤系型烃类新能源以及指导煤系生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淮南煤田山西组-太原组含煤岩系为例,采集了具有代表性钻孔中的沉积岩样品(泥岩、煤、石灰岩),以地质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和岩石学等学科交叉理论为指导,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谱和质谱、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岩石薄片镜下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和分析技术,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通过对山西组-太原组含煤岩系岩相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了山西组以水下三角洲沉积相为主,太原组以陆棚相为主:两者沉积环境特征及其差异性;(2)系统研究了山西组-太原组含煤岩系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并对比了华北地台相同岩性岩石的元素丰度值,表明了山西组-太原组煤系继承了华北地台沉积源岩元素含量分布特征;(3)基于对山西组-太原组含煤岩系有机质丰度及其有机质类型的研究,结合对区域沉积环境演化史、地层埋藏史和热演化史分析,对比了山西组和太原组煤系有机碳含量的保存性和差异性;(4)通过对山西组-太原组含煤岩系元素地球化学与有机亲和性的研究,揭示了沉积岩中有机质丰度与沉积体系(古温度、古盐度、古气候)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早二叠世含煤岩系两种主要的有机质成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