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洛川黄土
新生伊利石
X射线衍射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地球化学
气候变化
摘要:
陕西洛川黑木沟剖面是中国黄土的标准剖面之一,剖面完整而连续,记录了更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该文选取洛川黑木沟剖面从马兰黄土到离石黄土上部共21层(S<,0>-L<,10>),深度约为70米样品共114件,分别进行了粘土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伊利石是中国黄土及古土壤中最主要的粘土矿物,其含量大于50%,而其成因是碎屑的或是风化成土过程中产生的,一直存有争议.该文利用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峰(XRD)拟合与分解的理论和方法,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光能谱(EDX)分析,在洛川黑木沟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S<,0>-L<,10>)的粘土矿物中发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伊利石,一种是结晶度差,X射线衍射峰(XRD)的衍射峰宽且钝的新生伊利石,其在<2μm的粘土矿物中其最高含量为55%,另一种为结晶度好,XRD的衍射峰窄且锐的碎屑伊利石.这两种伊利石的含量在剖面上呈明显的互补变化关系.而<1μm的粘土矿物中新生伊利石最高含量为59%,古土壤层<1μm的粘土矿物中的新生伊利石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黄土层中的,其在古土壤层中的结晶度比黄土中的差,其含量和结晶度均与全岩的频率磁化率有较好的相关性,这说明<1μm的粘土矿物可以很好的反映古气候变化.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的研究表明,碎屑伊利石的特征是具溶蚀和磨圆现象、假六方晶形,较厚;而新生伊利石则自形程度高、长板条状且较薄.X光能谱分析表明,与碎屑伊利石相比,新生伊利石较富含K<\'+>、Si<\'4+>,贫Al<\'3+>.对伊利石的多型测试也表明黄土—古土壤中的伊利石存在两种不同的多型:2M<,1>和1M<,d>.颗粒粗大、结晶程度高的碎屑伊利石为2M1型,而颗粒细小、结晶程度低的新生伊利石为1M<,d>型.这些新生伊利石可能是成土过程中在较高K<\'+>/H<\'+>的水溶液作用下,由碎屑伊利石的溶解转化形成的;也可能是在源区基岩风化剥蚀的过程中由碎屑伊利石转化形成的,然后经搬运堆积到黄土高原.在前人的黄土地球化学的研究中,大部分的工作都集中在对黄土全岩的化学分析,而对于黄土中粘土矿物的地球化学研究比较少.该文通过对黄土主量元素的分析表明,洛川黄土—古土壤剖面的风化指数(CIA)、Na<,2>O/Al<,2>O<,3>和CaO/Al<,2>O<,3>与磁化率的相关性很好.古土壤与黄土层的全岩微量元素区别较大,说明成壤作用过程中,REE值和Rb、Ba、Sr、U、Th等元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剖面上Sr/Rb、Sr/Ba、U/Th的比值与全岩的磁化率间具很好的相关性.黄土—古土壤中全岩和<1μm的粘土矿物中REE值的对比研究表明REE主要为粘土矿物所吸附.黄土层全岩的REE配分模式与北美页岩(NASC)的相似,Eu/Sm和Sm/Nd的比值在古土壤与黄土层中也没有差别,因此黄土也是经高度混和形成的沉积物.在<1μm的粘土矿物中,Rb、Ba、Cs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与磁化率也具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由于新生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矿物晶格变化导致的,也可能是成土过程中气候环境变化对这些微量元素的影响.当前研究还发现洛川黄土-古土壤层均具有Ce负异常,与前人只在古土壤层中存在Ce负异常的发现不同(Gallet等,1996),说明黄土中Ce负异常与源区母岩物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