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可视化教学
高一化学
概念原理知识
教育信息技术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前进,可视化教学作为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手段,其中化学可视化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备受关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了鼓励教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倡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注重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等,激发同学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发展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可视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一种行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转变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对高一学生来说因抽象思维较弱,而且概念原理知识具有相对抽象,难以理解等特点,化学概念原理知识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由于大多数教师对概念原理知识的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在进行讲授时费力且低效。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笔者尝试将可视化教学与必修部分概念原理类知识结合起来,研究高一阶段如何将可视化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首先,梳理国内外关于可视化教学和化学可视化教学研究的现状,明晰可视化教学和化学可视化教学研究进展与不足,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内容,确定了研究的主要方向:将可视化教学应用到高中必修部分“概念原理类知识”教学中,提出将化学可视化教学应用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三种不同课型进行可视化教学实践研究。接着对本文中核心概念进行概念界定,以建构主义理论、戴尔经验之塔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以及研究现状,确立了化学可视化教学框架。其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可视化教学现状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习惯需要改进与培养;学生对化学概念原理知识学习感到吃力。笔者以本文建构的化学可视化教学框架作为理论指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取必修部分概念原理知识进行化学可视化教学案例设计。最后,为了检验提出的高一可视化教学框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2401班为实验班,2415班为对照班,实施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为了分析教学实践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对学生和听课教师进行调查,收集并分析数据;通过纸笔测验法收集数据分析学生化学成绩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一年级进行化学可视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注意力以及课堂参与积极性;有效的促进学生概念原理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化学成绩;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实现高效学习;有助于优化教师的备课模式,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