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化学反应原理
教科书比较
化学实验
学生必做实验
摘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工作,云南省从2020年秋季学期新高一开始使用2019年版的新教材、实施新课程。在推进新课程、实施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如何把握新教材的理念、内容与要求,并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何有效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问题,都是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科书的编写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是教师和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载体,教科书也是教材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教科书的编写突出育人功能、确保科学规范、注重核心基础、体现时代要求且结合高中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最能体现学科本质特点的一个模块,内容综合、概念抽象,学习时不容易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时要注意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应用,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对于高中生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原理、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科学观念、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于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科学实践为基础,因此,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往往指向教科书中的实验,以实验为基础创设新的情境,提出新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必须认真领会教材中各类实验的设计意图、实验原理和方法等,才能对实验进行改进或创新。在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普及使用中,新高考随着推行,结合云南省的现状,研究者将论文的核心内容聚焦于化学新旧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实验内容的比较研究。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编制,教材内容与高考试题、考试评价、考试大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研究依次分析对比了 2003年版和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2004年版和2019年版《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中的实验,特别是新教科书中学生必做的5个实验,并对实验活动《盐类水解的应用》进行了教学设计并用于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和同步检测的形式探索了不同实验教学方式下学生对实验的态度以及新教科书中学生必做实验的不可或缺性。研究发现: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重视“素养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性质界定清晰,课程广度增大,内容设置更为具体;2019年版的教科书实验类型丰富,实验设置较为开放,增设了学生必做的实验,设置了实验的底线;新教科书中的实验装置图全部是彩色的,且色彩搭配合理,立体感强;实验用具选择更精密,注重化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新教科书化学实验安全教育遍布全书,凸显了实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在使用新教科书以及开展实验教学时,要深入研究新课程和新教材,重视教科书实验,特别是教科书中的学生必做实验,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深挖实验内涵,落实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以上研究,希望可以为一线教师使用新教材和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