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
结构化教学
摘要:
众所周知,学科核心素养的问世是教育变革的最佳产物之一。而关于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到现在依然是很多一线教师的苦恼,作者自然也不例外。听了很多优秀课例和讲座,才发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已经蕴含在课标中。2017版化学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中提出,教师应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从化学学科知识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内容的结构化是实现上述转化的关键。内容的结构化包括基于知识关联的结构化、基于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基于核心观念的结构化。基于课标上述内容,作者找到了结构化教学的灵感,查阅了大量文献,确定了结构化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再通过问卷调查、情境访谈等方式了解到贵州省安顺市城区高中化学结构化教学的实施现状,发现很多教师对结构化教学知之甚少,了解的老师大多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于是作者决定结合所学内容开展本研究,以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年级两个同层次的班级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实施“思维导图式辅助教学”“情境线式的主题式复习”“基于模型的建构、应用、优化的教学”“素养化的问题链式教学”“评价多元化式的教学”等的结构化教学,对照班实施传统教学,教学内容为《化学反应原理》的一轮复习。完成该部分内容之后,进行了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境访谈和相应的纸笔测验,实验班的数据整体优于对照班。其中纸笔测验的总分维度上,实验班纸笔测验的各指标均高出对照班,总分平均分高出4.59分,高分率高出17.9%,优秀率高出16.54%,及格率高出7.76%,标准分高出0.21,说明在进入高三以后的一轮复习以后,实验班的知识结构化的水平高于对照班。在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大题的维度上,和总分情况一致,实验班的28题得分的各项指标也均高于对照班,平均分高出1.3分,及格率高出28.81%,也说明实验班的《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知识结构化水平要优于对照班。以上研究表明结构化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综合能力,也让学生对化学更自信、更向往,说明实施结构化教学对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可以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故而作者认为新课标中倡导的结构化教学应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真正的发展起来,流行起来,这于教师本人的职业发展,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基于以上研究,对于和作者年龄相仿甚至更年轻的一线化学教师,作者建议多研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书籍,除了线下集中学习以外,闲暇时间多学习国家云平台课程、“齐鲁高中化学”等线上优秀资源,让自己的教学语言“课标化”“素养化”“结构化”。做一名边学边教的老师,匹配教育发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