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普通高中
化学教材
化学反应原理
必修模块
衔接教学
摘要:
新的课程设置模式和教材体系在为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崭新平台和有力支撑的同时,也对教学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定位于“拓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角度,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水平,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和应用化学反应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核心概念,掌握化学反应规律,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更是成为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其突出学科思想,注重对纷繁复杂的化学现象背后的共同规律和普遍原理的认识,强调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化学现象后面的统一性,理论性较强,对学生思维要求较高,不仅学生认为内容抽象、难理解、难学懂,而且教师也普遍感到与必修跨度大、教学难实施、教学效益难保证。因此针对性地开展《化学反应原理》与必修模块衔接教学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推动课程改革深入,确保课程新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n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参阅大量文献,分析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并详细对比《化学反应原理》与必修模块的内容要求与呈现方式,进一步明确了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模块特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对当前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内容深广度的把握,学生的学科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成因。研究表明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能够理解认同新课程理念并积极实践,能够主动关注学生,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也存在着深广度的把握不够合理,对学生指导关注不够,教学效益不高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为进一步提升化学教学质量,需牢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严格控制深广度,优化教学方式,强化学法指导等具体对策。最后给出了详细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