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中职C语言课程
教学设计
摘要: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中职学生学习C语言编程的基础课程,并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既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如变量、循环、条件、分支等概念,还需要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方法、调试技能、编程思想等,从而可以进行独立的编程。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分离,通过课堂讲授传授理论知识,再通过上机实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属于单向的传递,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也比较压抑。很多学生也表示不能理论联系实践,学习起来很吃力,学习后仍然不能独立编写程序。为试图解决上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笔者对天津某中职院校三年级学生开展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的设计与应用实践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可以简述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在了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中职教育领域提出的相关要求的基础之上,分析当前传统C语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指出混合式教学引入中职教学的优越性。第二,通过文献研究法,整理并分析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借鉴优秀实践案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实施混合式教学班级做前端分析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行为偏好和对混合式教学了解情况,并以此为根据设计线上与线下教学活动和与之匹配的教学资源,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意愿,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第三,通过以上前期准备工作,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首要教学原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模型并将其实施于实际教学中。第四,利用实验对照法以及数据分析法,将实验班与对照版的期末考试成绩通过SPSS软件做T检验分析;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实验班做混合式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实验班总评成绩平均分、考试成绩平均分都要显著高于对照班,并且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主观评价较高,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