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计算思维
PBL教学模式
中职教育
C语言程序设计
摘要:
当今时代,计算的变革力量凸显,计算思维成为学习者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而程序设计课程正是培养计算思维的有效载体。当前中职C程序设计课程,仍普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引导,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无法满足人才培养新需求。开展教学改革,理念应当先行。PBL教学围绕解决问题展开,倡导学生自主探究,让课堂主体回归学生,在广泛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同时,计算思维是编程模块的思维品质和工作范式,利用其特点有助于学生清晰地掌握编程思路。在此背景下,针对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不足,本研究将计算思维与PBL教学模式相融合,设计了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PBL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开展中职C语言教学实践。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完成了如下工作:第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国内外计算思维和PBL研究现状,剖析计算思维、PBL教学模式的概念,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合作学习作为理论基础,阐述其主要观点以及对本研究的启示。第二,采用问卷和访谈,对中职学校C语言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得出C语言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探讨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PBL教学模式应用于C语言课程的适切性。第三,总结典型PBL流程,结合程序设计教学实际,将本研究所采用的PBL教学流程划分为六个步骤。分析了PBL流程与计算思维的映射关系,依据主体性、整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设计了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PBL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设计,是以PBL流程为主线,将计算思维要素融入各教学环节。第四,将设计的教学模式应用于C语言教学实践,选取实验班“华氏温度转换”和“BMI指数计算”两个教学实践案例,阐述其教学实施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收集相关数据,从计算思维测量、学业成绩测试、问题探究记录、课堂观察记录、访谈分析等方面,验证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中职C语言课堂引入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PBL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计算思维发展和学业成绩提高,改善了学生学习态度,提高了课堂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