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课程
知识点
知识点关系
本体
摘要:
信息化教育背景下,课程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产生了数量可观、门类齐全的课程教学资源,但大部分课程教学资源都是按照传统教材中线性的知识结构进行设计开发的,缺乏对课程知识点间关系的有效组织。本体是关于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说明,能够对知识进行很好的组织。有关课程知识本体的构建,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本体构建模型以及构建方法的研究上,在知识点及知识点间关系的抽取过程中,依然依靠人工完成,需要借助大量领域专家的帮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存在费时费力的缺点。基于知识点蕴含在课程教学资源中的共识,本文提出一种课程知识本体自动构建的方法,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从该课程有关教学资源中获取课程知识点及知识点间的关系,进而利用本体将课程知识点及其关系进行组织,形成课程知识本体,实现对课程知识结构的有效组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课程资源语料进行预处理,并进行切分词。中文分词系统很多都是按照机械分词的方式进行分词,在进行专业分词时存在缺陷,本文依据N-gram以及中文成词模式进行专业新词的获取,将新词加入分词词典,提高了分词准确度。2.课程知识点分为元课程知识点与复合课程知识点,本文利用课程资源文档与分词后的特征词构建了VSM向量空间模型。通过该模型进行TF-IDF权值的计算,从而获取元课程知识点。VSM模型假定特征词间相互独立,无法获取复合课程知识点。本文利用课程知识点间的互信息值获取复合课程知识点。3.课程知识点间的关系分为层次类关系与非层次类关系,本文利用层次聚类的方法自下而上获取课程知识点间的层次类关系。课程知识点间的非层次类关系是通过计算课程知识点间的相关度,从而对具有相关性的课程知识点进行关联分析,通过支持度与置信度获取课程知识点间的非层次类关系。最后本文将获取的课程知识点及知识点间的关系进行本体表示,形成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知识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