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重大工程
预制化生产
激励机制
合作机制
定价竞争
摘要:
重大工程预制化生产,将部件交由工厂进行预制,并将预制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这一生产方式不仅通过专业化和自动化的预制流程实现工程预制件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稳定性,还通过技术突破与创新实现高效率地生产,同时避免施工现场的环境风险,成为工程管理实践中最重要的可持续性手段之一。然而,在重大工程预制化生产中,涌现出技术难度高、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多目标多主体博弈等复杂性。针对这些复杂性,本文关于重大工程预制化生产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预制化生产中的激励问题,从业主视角构建了考虑声誉因素的激励模型,研究声誉激励对供应商努力水平和业主收益的影响,并考虑到业主的有限理性而构建考虑声誉因素情形下总激励强度不变的激励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激励合同中考虑声誉激励时,供应商的努力和业主的收益都会增加。总激励强度不变情形下引入声誉激励也可以提高供应商的努力水平和业主的收益。进一步地,还考虑到为降低对声誉观测的信息不对称,构建双重声誉激励与显性激励相结合的两阶段动态激励模型,分析声誉对代理人市场的激励机理,并与不考虑声誉机制的显性激励模型进行对比,得到声誉激励机制实现帕累托改善的基本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引入声誉激励机制可以更好地协调业主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防范代理人道德风险。其次,针对预制化生产中预制件供应商的合作问题,基于演化视角建立供应商的合作博弈模型,分析双方合作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业主参与下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本文进一步针对供应商面对不同产品具有不同生产能力下的合作策略选择问题,构建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其合作趋势。总结了十四种情景并将其分类为六种不同的演化轨迹,并分析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业主—供应商合同和业主的激励机制直接影响供应商的合作趋势,多个供应商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彼此的行为。再者,针对预制化生产合作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构建了双边道德风险下两个供应商间合作研发的最优利益分配机制,并考虑到两者在合作研发时产生的溢出效应,最后给出最优利益分配份额、最优研发投入和最优收益,并分析相应的影响因素。此外,考虑到决策主体的决策环境、决策顺序和决策目的的不同,从分散决策模式、集中决策模式两种模式分别建立重大工程承包商与供应商的协同合作动态博弈模型,模型构建考虑到承包商与供应商的异质性,从而突出两者对协同合作贡献的不同权重,并分析给出不同模式下的最优利益分配机制、最优努力程度和供应链系统最优收益,最后进行比较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承包商和供应商的努力都对产出有影响时,不管哪种决策模式,承包商与供应商的协同合作必须要分享收益才可以激发合作积极性,而收益分配系数只与双方的产出贡献权重有关;存在双边道德风险时,承包商在分散决策模式下的收益高于集中决策模式,因而承包商倾向于选择分散决策模式,而供应商则相反,但承包商与供应商选择集中决策模式对供应链系统整体收益最优。最后,考虑了重大工程中预制件供应商的重复性双寡头博弈,并假设供应商具有有限理性。基于动力系统分岔理论,构建了考虑不同竞争策略的动态价格竞争模型。从而,考虑到不同的初始市场容量,讨论了系统均衡点的稳定性,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初始容量较高且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具有唯一均衡解。供应商的价格调整策略对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过于激进的定价竞争策略不利于系统的稳定。研究还表明,系统对初始参数值具有敏感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