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节气民俗
冬至
九九消寒图
数字装置艺术
摘要:
节气民俗文化是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时间更替的节点,还承载着节日意义,民间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九九消寒图是冬至民俗的重要表现形式,曾广泛流行于宫廷和民间,是古人感知时序的智慧体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数字技术的进步为传统文化的展示提供了新路径,不仅可以保留节气民俗的文化特质和艺术韵味,还能以更契合时代审美的方式进行创新演绎,让节气民俗文化在数字时代以崭新的艺术形式延续生命。
论文围绕冬至民俗“九九消寒图”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其与数字装置艺术之间的跨媒介转化。首先,从冬至节气的重要地位入手,梳理冬至节气相关民俗的发展演变,以九九消寒图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由于时代的演变而遇到了传播困境,基于此本文聚焦于在数字媒体语境中,传统节气民俗的文化意蕴在当代表达的延续与创新,探讨其文化价值的当代体现。其次,以大量数字装置艺术案例为分析基础,从视觉转化、展示方式和观众体验三个角度系统探讨九九消寒图在数字装置艺术语境中的转译路径和可参考策略。梳理节气民俗文化主题的内容在数字装置艺术作品中的转化特征和艺术表达路径;在案例研究和个案对比中,总结节气民俗文化在数字化过程中的可参考路径和创作方法。最后以设计作品《三炁春洄》的创作为研究对象,对案例分析所得的方案进行实践验证。通过与数字装置艺术的结合,将冬至节气民俗转化为更符合当代审美的设计作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通过对“九九消寒图”这一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演绎,探索节气民俗文化在数字语境下的转化路径,不仅为节气民俗文化领域的数字化呈现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也为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活化与传承探索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