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裕固族
鄂博祭祀
功能
摘要:
民间信仰生发于中国的乡土社会之中。这些信仰出于自然环境的特殊、社会文化的不同以及群体之间生计方式的迥异,而呈现出兼具地域性与多元性并存的文化景观。它们以活态的方式反映了当地居民对于生存环境的认知与理解,其意涵丰厚。在当代中国,民间信仰不仅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和传承,同时也被视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皇城镇地处西北一隅的河西走廊中段,甘肃青海的的交界地带,同时也是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汇之地。由于走廊地带具有开放性与阻碍性的特点,此地亦是诸文化的流通带与滞留带。日征月迈,皇城镇的民俗逐渐外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融文化特质,当地多民族共祭鄂博信仰便是这种互融文化特质的典型体现。鄂博信仰以口承相传的传说故事、祭祀仪式、相关禁忌等形式存在于当地民众的生活之中,模塑着区域内的社会文化。本文选取皇城镇为田野点,将当地鄂博祭祀仪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结构性访谈、直接体验等方法获取和收集关于皇城镇鄂博祭祀的一二手资料。并在实地研究中,秉承以主位视角辅助客位视角的原则,对文化事象进行客观记录。最后综合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各学科之长,对裕固族鄂博祭祀进行具体细致研究分析。
在总体结构的设计上,选择分层叙述、综合讨论的方式。论文首先对于当地民众的生存环境,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部分进行简单介绍。其次从宗教信仰的历史脉络中解释当地民众宗教观念形成的来由,以此来展现当地多元共融的文化土壤。在此基础上,选取鄂博祭祀为切入点,详实记录祭礼的外部分类、内部仪轨仪节以及仪式中的物背后所象征的含义、仪式的变迁、不同民族中相似的祭祀活动等,得出鄂博祭祀活动源于民众生计生活的需要、仪式作为圣俗间的媒介将二者联系起来、鄂博祭祀仪式是当地多民族信仰共融的文化标志等结论。最后,就信仰及其仪式背后的功能进行分析,进而反思仪式所营造出一种平衡人与自然的生态规则以及人与所处社会的相处模式。
皇城裕固族的鄂博祭祀仪式,不仅是一种发生于当地的文化土壤,而且具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融文化特质。它不仅展现了当地民众的社会文化图景,也成为凝聚多民族之间和谐关系的文化纽带。对仪式的外部表象以及内部意义的研究,对于保护、了解裕固族文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