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吴茱萸汤
吴茱萸碱
炎症性肠病
PPARγ
信号通路
摘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和复发性的胃肠道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尽管IBD的病因十分复杂,发病机制也尚不明确,但是研究发现,基因易感、饮食结构、肠道菌群紊乱等是诱发IBD的主要因素。目前IBD的治疗药物仍以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类为主,但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长期使用副作用比较严重。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吴茱萸汤(Wu Zhu Yu Decoction,WZYD)是传统的中医中药,源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主要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和大枣四味药物组成。前期研究已经证实WZYD具有提高免疫,改善微循环等效果。此外,WZYD具有治疗腹泻及调节胃肠功能紊乱的作用。但是,WZYD对IBD是否具有保护效果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处理小鼠为IBD研究模型,探究WZYD抗IBD的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WZYD缓解了IBD模型小鼠体重下降,降低了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抑制了结肠长度的变短。同时,WZYD改善了DSS介导的小鼠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这些结果表明WZYD对DSS介导的IBD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随后,我们对其保护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WZYD能够明显减少DSS诱导的结肠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调节NF-κB通路、NLRP3炎性体及PPARγ的活化。此外,我们以LPS刺激的Caco2细胞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了WZYD的抗炎机制。与体内结果相一致,WZYD可以通过调节LPS介导的NF-κB通路、NLRP3炎性体以及PPARγ的活化,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发挥抗炎效果。随后,我们对WZYD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和芦丁是其两种主要的成分。前期研究已经证实芦丁对DSS介导的IBD小鼠具有保护作用。然而,EVO对DSS介导的IBD模型小鼠是否也具有保护效果还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又对EVO抗IBD效果及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VO对DSS介导的IB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明显。机制研究发现EVO能够调节DSS介导的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s-1(ZO-1)和Occludin的表达,重新平衡肠道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血清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含量。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进一步发现,EVO也具有抑制NF-κB通路活化的作用。大量研究已经证实,PPARγ是NF-κB通路上游的重要靶点,激活PPARγ具有抑制NF-κB通路活化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DSS或LPS处理后PPARγ的表达均明显降低,炎症程度增加,然而,EVO具有明显调节PPARγ活化的作用。依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通过GW9662(PPARγ抑制剂)抑制了Caco2细胞内PPARγ的表达,进一步探究了PPARγ在EVO发挥抗炎效果中的作用。结果表明,EVO抑制了LPS介导的NF-κB通路的激活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然而,GW9662处理后,EVO却没有明显影响NF-κB通路的活化以及下游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最后,我们通过体内实验也进一步探究了PPARγ在EVO发挥抗IBD中的作用。结果表明,GW9662处理后,EVO仍然显著降低了DSS诱导的IBD小鼠的DAI评分。然而,小鼠体重下降,结肠长度变短以及病理学变化却没有明显改善。这些结果表明,PPARγ也许是EVO发挥抗IBD的一个重要靶点,激活PPARγ也许是EVO发挥抗IBD的重要机制之一。总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吴茱萸汤及吴茱萸碱对IBD模型小鼠均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我们希望这些实验结果能够为临床上防治IBD及其相关疾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