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经》
乐舞
审美特征
古典舞
体现
摘要: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三百零五篇,一般称“诗三百”。诗篇的形成可追溯至西周开国前后,它所歌咏的内容上及商汤开国,周朝诞生,下至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现象,反映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与人们的精神风貌。《诗经》中有不少诗篇乃乐官持木铎行于道路“采风”所得,足以观风俗之善恶,政教之盛衰。从文字中还可以了解当时丰富的社会礼俗、宗周雅乐、民俗音乐和诗乐盛况。诗篇以音乐配合,风、雅、颂也是依情调与用乐的不同而分类。这决定了诗经中的诗篇具有音乐性,与音乐关系密不可分。古代,音乐诗歌舞蹈是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以乐相示,以舞相配,共同完成人思想情感的表达;乐诗相合,完成人伦理意识与社会功用的塑造,诗乐相配实现了充实的教育内容,二者相互借用,目的在于移风易俗,重在对人品行与心性的改善,借助音乐舞蹈等形式则能够增加其教育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对《诗经》的研读,将诗经中的乐舞诗分为三类,分别是:祭祀乐舞诗、宴享乐舞诗、民间乐舞诗,通过对乐舞诗中舞姿、舞容、意境等诗句分析,探究诗经中乐舞的审美功能,并结合诗经中的乐舞文化与古典舞作品,探究诗经中乐舞的审美特征及其在古典舞中的体现。本篇论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论文选题的理由与意义、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创新点与难点。第二部分为诗经的概述与中国古典舞的概述。主要阐释诗经形成的时代背景,诗篇分类等内容。探究诗经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并论述中国古典舞的由来、发展与内涵。文章中第三、第四部分为本论文重点论述的部分。第三部分论述诗经中的乐舞诗与其审美特征,主要论述笔者所分类的祭祀、宴飨、民间俗乐这三类乐舞诗,对典型诗篇进行分析,通过诗篇中对舞蹈、乐器与歌唱的描写,探究诗篇中对乐舞表演的呈现,发掘诗篇中乐舞的审美特征与其精神内涵。第四部分为乐舞诗之美在古典舞中的具体体现。首先论证乐舞诗与古典舞之间的关系,即二者的共性与个性;其次,论述乐舞诗在古典舞作品中的表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即古典舞意境方面、古典舞风格方面、古典舞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方面。通过研究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古代诗篇与乐舞文化,同时为当今舞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