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干眼症
炎症反应
山茱萸
炎性因子
苯扎氯铵
摘要:
目的观察山茱萸对干眼症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探讨山茱萸对干眼症模型小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生理盐水,20 mL·kg^-1)组、阳性对照(石斛夜光丸,2.5 g·kg^-1)组、低剂量(山茱萸水煎剂,12 g·kg^-1)组、中剂量(山茱萸水煎剂,24 g·kg^-1)组、高剂量(山茱萸水煎剂,48 g·kg^-1)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苯扎氯铵滴眼法诱导干眼症模型小鼠,然后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4周。通过检测各组小鼠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评价山茱萸水煎剂对干眼症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膜及角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泪腺组织中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结果泪液质量检测结果:药物干预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复制的5组小鼠泪液测试滤纸湿润长度、泪膜破裂时间显著减小(P<0.01);模型复制的5组小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5组小鼠泪液测试滤纸湿润长度、泪膜破裂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小鼠泪液测试滤纸湿润长度、泪膜破裂时间均不同程度增加(P<0.01)。结膜及角膜IL-1β、IL-6、TNF-α表达检测结果:药物干预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结膜及角膜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组及山茱萸水煎剂低、中、高剂量组小鼠IL-1β、IL-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阳性药物组及山茱萸水煎剂、中、高剂量组小鼠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泪腺IL-1β、IL-6、TNF-α表达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泪腺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除山茱萸水煎剂低剂量组小鼠的TNF-α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药物干预的小鼠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山茱萸水煎剂对干眼症模型小鼠具有明显的增加泪液分泌及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山茱萸水煎剂抑制结膜、角膜和泪腺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