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札萨克敖包
祭祀
民俗活动
仪式音声
文化认同
摘要:
敖包,蒙古语为“鄂博”,本意为“堆子”。通俗理解在通信不便、通讯工具不发达的游牧时期,人工用土块或石块堆砌而成的土堆子,为牧人在辽阔的草原上指示方向,起到路标或者地界的指示作用。随后敖包从实用价值中走出,逐渐走向了信仰层面,盛大的仪式并承载着牧民们的信仰。敖包祭祀往往具有祈佑神灵赐予幸福的作用。根据《绥远通志》中的记载,“各旗蒙人,以石垒成高堆,名曰敖包,视为有神之地”。本文通过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成果完成对四子王旗札萨克敖包祭祀仪式的仪式音声、文化功能进行解读,以探求札萨克敖包祭祀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敖包祭祀,一面追溯传统,另一方面也在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绪论部分解读了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问题,宏观的阐述文章的整体思路。正文的第一章介绍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自然地理形态、历史背景等问题。敖包不论用什么样的方式分类,祭祀的功能与目的是祭神求福,是蒙古族人们对长生天的崇拜,对自然力量的敬仰。基于文献分析的基础,解释了何为“敖包”?目的是为了四子王旗札萨克敖包的由来建立清晰的历史脉络。第二章的内容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四子王旗札萨克敖包祭祀仪式的程式做了详细的调查。完整记录了整个活动的程式。札萨克敖包祭祀仪式有了政府的参与,有了旅游文化的基调,就不单纯是祭祀也成为一种当地的民俗活动。第三章对札萨克敖包祭祀仪式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音声是敖包祭祀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仪式传承的主要方式。无论其以何种形式、何种状态出现,都是以表达“祝福”“祈祷”为目的。第四章总结了调查研究发现。祭祀敖包不仅是蒙古族同胞们对神灵、对天地的崇拜,或者以中国神秘的仪式,是内心意识的决定,也是一种信仰民俗化、适应时代的一种体现。了解“敖包祭祀”这种古老而又传统仪式在历史年轮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对如今社会人心中的信仰内涵,以及现代生活对于传统活动在仪式感和民族文化展示体现出来的价值观。第五章简述了四子王旗札萨克敖包祭祀文化传授承接与保护。在诵经过程中祈求得到祝福的人们,也祝福着赖以生存发展的当地,感恩得到的一切美好。敖包以历史渊源为建立的基础,凝聚着群众们对信仰的向往,教育着人们对历史的尊崇和对宗教的敬仰。在增强本民族凝聚团结力量之外,同时客观的提供了一个全民了解其民族的平台,是一个传授与承接的过程。现代流行音乐进入到札萨克敖包祭祀仪式中正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新时代中传统文化的发展依仗对过去的尊崇,更要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