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贝参茱萸方
H22肝癌小鼠模型
细胞凋亡
Ki67
caspase-3
caspase-9
摘要:
目的探讨贝参茱萸方抑制H22肝癌模型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贝参茱萸方的临床应用及开发用于治疗和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中成药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小鼠肝癌H22移植性肿瘤模型。将40只昆明小鼠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贝参茱萸方低、中、高浓度(0.25g·mL-1、0.5g·mL-1、1g·mL-1)组,每组各8只。于造模后第二天开始灌胃给药,每日一次,每次0.4 mL/只,连续给药30天。给药期间对H22荷瘤小鼠体重、饮食量及肿瘤大小进行测量;HE染色法观察肿瘤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增殖标志物Ki67的阳性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贝参茱萸方高、中浓度组的小鼠肿瘤体积在第28天时均明显减小(P<0.05);(2)与模型组相比,贝参茱萸方高、中、低浓度组肿瘤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更明显;(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内Ki67的阳性表达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小鼠体内Ki67的阳性表达率在贝参茱萸方高、中、低浓度组下降,其中贝参茱萸方高浓度组和中浓度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空白组相比,caspase-3、caspase-9在模型组中的表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促凋亡因子caspase-3在贝参茱萸方高、中浓度组的表达均升高(P<0.05),而促凋亡因子caspase-9在贝参茱萸方高浓度组蛋白水平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贝参茱萸方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抑制肿瘤的生长,其可能是通过促进促凋亡因子caspase-3、caspase-9蛋白水平的表达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