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佤族
宗教祭祀
木鼓舞文化
传承
摘要:
佤族宗教祭祀是佤族部落中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也是保存佤族民族传统体育形态的重要方式之一,流传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普洱西盟佤族自治县一带,伴随着《佤族木鼓舞》2006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获批,以木鼓舞为核心展开的祭祀舞蹈引起了学者的研究热情,备受学者的青睐以及爱好民族传统文化的群众喜爱;许多体育学者也本着从民族特性、民族传统项目等方面研究其体育文化价值。本文运用访谈法、实地调查等方法对佤族宗教祭祀舞蹈进行分类,从舞蹈特点、表演形式、文化内涵、功能价值等方面进行总结探讨,从佤族概述、宗教祭祀舞蹈动作内涵、表演程式、体育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其目的在于对佤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从艺术价值和体育价值等领域,为其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通过对佤族宗教祭祀舞蹈整理分类,分析其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得出以下结论:(1)佤族祭祀性舞蹈主要以木鼓舞为核心,风格古朴庄重,动作简单易学,通过长时间习练可以达到一定健身价值;(2)在民族符号学理论的指导下,用独特象形动作、身体姿态、肢体动作等符号,汇聚成宗教仪式用以文化延续,让佤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3)从文化四层面进行分析阐述,佤族宗教祭祀舞蹈具有竞技性、运动性、外向性等体育特征,并具有增强体质健美体魄、调节心理、娱乐社交、促进社会化等价值;(4)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加强对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抢救保护,进一步促进佤族宗教祭祀舞蹈中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5)木鼓文化传承方式古老单一,活动受限,滞后于时代发展。建议:(1)开展佤族传统体育相关学术交流活动,让佤族传统体育发展以及体育文化、体育项目的开展得到理论支持;(2)建设特色佤族体育文化长廊,增加佤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以创新多元化形式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强化佤族宗教祭祀体育舞蹈,丰富当地体育健身活动,强化舞蹈大众健身功能,推广利用;(4)发挥佤族体育文化特色旅游的促进作用,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的开发,开辟新的途径;(5)以网络为突破口,打造新的木鼓舞文化传承方式“走出瓦寨”,落实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