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蒺藜
吴茱萸
方法转换
靶向分离纯化
鉴定
摘要: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对中药化合物进行系统分离纯化研究,可为其药理活性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物质基础。然而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往往费时费力,简化中药化合物的分离流程,减少人力物力的耗费,对分离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优化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HPLC-MS)的转换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茱萸内消丸中两个重要的组成药味蒺藜与吴茱萸的分离流程中;其次通过优化色谱条件等对蒺藜与吴茱萸UHPLC-MS指纹图谱进行了表征;最后在成分鉴定的基础上通过正相硅胶、反向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中高压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了蒺藜与吴茱萸中所含化合物定向分离与鉴定。具体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
1.建立了一种HPLC与UHPLC-MS色谱条件快速转换的方法,通过色谱柱的选择、流速、进样体积、延迟体积、梯度洗脱程序等参数测定来快速实现方法转换。选取了七个色谱峰,比较它们在方法转换过程中的保留行为差异,最终发现HPLC上使用Cosmosil5C18-MS-II(4.6×250 mm,5μm)与UHPLC-MS上使用BEH C18(2.1×100 mm,1.7μm)以及UPLC C18(2.1×100 mm,1.6μm)可实现色谱峰保留行为的对应,对其建立函数关系可得:当使用BEH C18时,t HPLC=4.0061t UHPLC-MS-1.3094+tdelay;当使用UPLC C18时,t HPLC=3.9657t UHPLC-MS+0.0586+tdelay。通过此方法可使得分析时间缩短约4倍,同时大大减少了溶剂的消耗。将其应用于蒺藜的化合物分离流程中,通过定位目标化合物来验证此方法的可靠性,对此化合物进行鉴定,并进行靶向分离后,发现UHPLC-MS鉴定结果与分离后的化合物NMR鉴定结果相同,为后续进行蒺藜与吴茱萸的分离奠定了基础。
2.通过优化UHPLC-MS分析方法,如色谱柱、柱温、流速及流动相添加剂的种类等,对蒺藜7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快速鉴定。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UPLC C18色谱柱,0.1%乙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柱温为35℃,流速为0.3 mL/min;最后通过高分辨质谱数据,通过数据拟合元素组成、标准品比对、文献报道和数据库检索等方法,最终从蒺藜提取物中共鉴定出89个化合物。在UHPLC-MS鉴定的基础上,本实验进一步选取其中20个相对响应较高的色谱峰,开展定向分离实验。通过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反向ODS等柱色谱及中高压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蒺藜75%乙醇提取物中定向分离了20个化合物。利用MS、NMR等波谱学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ferulamide(1)、克罗酰胺(2)、kaempferol 3-O-β-D-glucoside(3)、erythr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alcohol)ether(4)、threo-guaiacylglycerol-8-O-4'-(coniferyl alcohol)ether(5)、kaempferol(6)、rutin(7)、tribulusamide C(8)、N-trans-cinnamoyltyramine(9)、N-trans-feruloyloctopamine(10)、异槲皮苷(11)、N-trans-caffeoyltyramine(12)、isorhamnetin(13)、N-p-反式香豆酰酪胺(14)、(E,E)-terrestribisamide(15)、N-trans-p-methoxycinnamoyl-3-hydoxyoctopamine(16)、异阿魏酸(17)、阿魏酸甲酯(18)、succinic acid(19)、白杨素(20)。其中,化合物4、5为首次从蒺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3.通过类似的方法,优化吴茱萸提取物的UHPLC-MS分析方法。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BEH C18色谱柱,0.1%乙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柱温为35℃,流速为0.3 mL/min;通过类似的鉴定方法,最终从吴茱萸提取物中共鉴定出94个化合物。在UHPLC-MS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选取其中21个相对响应较高的色谱峰,开展定向分离实验,最终从吴茱萸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了21个化合物。利用MS、NMR等波谱学技术鉴定了1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rutaevine(21)、evodol(22)、atanine I(23)、6β-acetoxy-5-epilimonin(24)、evodiamine(25)、obacunone(26)、goshuyuamide-Ⅱ(27)、1-methyl-2-nonyl-4(1H)-quinolone(28